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卷下
唐三藏法师义凈 奉诏译
若复苾刍尼,知如是语人未为随法、不舍恶见,共为言说、共住受用、同室而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见有求寂女作如是语:“我知佛所说法,欲是障碍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诸苾刍尼应语彼求寂女言:“汝莫作是语:‘我知佛所说,欲是障碍法者,习行之时非是障碍。’汝莫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语,世尊以无量门於诸欲法说为障碍。汝可弃舍如是恶见。”诸苾刍尼语彼求寂女时,舍此事者善;若不舍者,乃至二、三随正应谏,随正应教,令舍是事。舍者善;若不舍者,诸苾刍尼应语彼求寂女言:“汝从今已去不应说言:‘如来、应、正等觉是我大师。’若有尊宿及同梵行者,不应随行。如余求寂女得与苾刍尼二夜同宿,汝今无是事,汝愚痴人!可速灭去。”若苾刍尼知是被摈求寂女而摄受饶益、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得新衣,当作三种染坏色:若青、若泥、若赤,随一而坏。若不作三种坏色而受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宝及宝类,若自捉、若教人捉,除在寺内及白衣舍,波逸底迦。若在寺内及白衣舍,见宝及宝类,应作是念然后当取:“若有认者,我当与之。”此是时。
若复苾刍尼,半月应洗浴,故违而浴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热时、病时、作时、行时、风时、雨时、风雨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尼,故断傍生命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故恼他苾刍尼,乃至少时不乐,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指击攊他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水中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共男子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第六摄颂曰:
怖藏瞋二道,掘地四月请,
拒教窃听言,默然从座起。
若复苾刍尼,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刍尼,下至戏笑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藏苾刍、苾刍尼、若正学女、求寂、求寂女衣钵及余资具,若教人藏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瞋恚故,知彼苾刍尼清凈无犯,以无根僧伽伐尸沙法谤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共男子同道行,更无女人,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与贼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有四月请,须时应受。若过受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谓别请、更请、慇勤请、常请,此是时。
若复苾刍尼,闻诸苾刍尼作如是语:“具寿!仁今当习如是学处。”彼作是语:“我实不能用汝愚痴、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说之言受行学处。我若见余善闲三藏,当随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迦。若苾刍尼实欲求解者,当问三藏,此是时。
若复苾刍尼,知余苾刍尼评论事生求过纷扰诤竞而住,默然往彼听其所说,作如是念:“我欲听已,当令斗乱。”以此为缘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众如法评论事时,默然从座起去,有苾刍尼不嘱授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第七摄颂曰:
不恭敬饮酒,入聚往余家,
明相摄耳筒,床足绵敷具。
若复苾刍尼,不恭敬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饮诸酒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非时入聚落,不嘱余苾刍尼,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明相未出,剎帝利灌顶王未藏宝及宝类,若入过宫门阃者,除余缘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半月半月说戒经时,作如是语:“具寿!我今始知是法戒经中说。”诸苾刍尼知是苾刍尼,若二、若三同作长凈,况复过此,应语彼言:“具寿!非不知故得免其罪,汝所犯罪应如法说悔。”当劝喻言:“具寿!此法希奇难可逢遇,汝说戒时,不恭敬、不住心、不慇重、不作意、不一想、不摄耳、不策念而听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用骨牙角作针筒,成者应打碎,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作大小床,足应高佛八指,除入梐木。若有过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草木绵贮僧床座者,应撤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作尼师但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二张手、广一张手半。长广中,更增一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第八摄颂曰:
覆疮佛衣量,蒜剃洗手拍,
自煮食水洒,生草弃墙外。
若复苾刍尼,作覆疮衣,当应量作。是中量者,长佛四张手、广二张手。若过作者,应截去,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同佛衣量作衣,或复过者,波逸底迦。是中佛衣量者,长佛十张手、广六张手,此是佛衣量。
若复苾刍尼,噉蒜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剃隐处毛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若洗凈时,应齐二指节,若过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手拍隐处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手煮生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水洒上众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在生草上大小便洟唾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善观察,以不凈弃墙外者,波逸底迦。
第九摄颂曰:
为独有五种,由耳语有四,
若怀瞋恚心,椎胸皆不合。
若复苾刍尼,独与男子在屏处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独与苾刍在屏处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独与男子在露处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独与苾刍在露处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独住一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共男子耳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受男子耳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共苾刍耳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受苾刍耳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瞋恚故,便自椎胸生苦痛者,波逸底迦。
第十摄颂曰:
咒誓不观事,坐床以树胶,
在四白衣家,看病不同卧。
若复苾刍尼,以自梵行而咒誓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善观事而诘他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屏闇处,不观床座而坐卧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树胶作生支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在白衣家说法,去时不嘱授家主收摄卧具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在白衣家,主人未许,於床座上辄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在白衣家,不问主人辄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苾刍尼先在白衣家,后来令他去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亲弟子及依止弟子,见有病患不瞻侍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二尼同一床卧者,波逸底迦。
第十一摄颂曰:
二安居二怖,天祠未满年,
畜众二嫁人,僧未与无限。
若复苾刍尼,夏安居未满,随意人间游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夏安居满,不离旧处人间游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王国中有贼怖处而游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彼处所有虎狼狮子怖而游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往天祠中作论议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未满十二岁,与他出家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僧伽未与畜众法,辄畜弟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曾嫁女人年未满十二,与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曾嫁女人年满十二,不与正学法而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僧伽未与无限畜众法,辄多畜者,波逸底迦。
第十二摄颂曰:
度娠不教诫,不护不随身,
二童女恶人,多忧二六法。
若复苾刍尼,度有娠女人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与他出家并受近圆,不教授教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与他出家并受近圆,不摄受卫护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与他出家,不将随身去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童女年未满二十,与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童女年满二十,不与二岁学六法六随法,即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恶性女人好斗诤,与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多忧恼女人,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女人未满二岁学六法六随法,与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女人二岁学六法及六随法了,不与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第十三摄颂曰:
未放与我衣,收敛年年受,
欲半月无僧,安居随意责。
若复苾刍尼,知他妇女夫主未放,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彼女人希受近圆,告云:“汝与我衣,当授汝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报俗女云:“汝应收敛家业,我当与汝出家。”如教作讫,不度出家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每年中,与他出家及受近圆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经宿与欲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半月半月应求教授。若不求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无苾刍处作长凈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无苾刍处作安居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安居了,不於二部众中以三事作随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诃责众者,波逸底迦。
第十四摄颂曰:
骂众五种悭,赞家寺食法,
更食给孩子,洗裙令浣衣。
若复苾刍尼,骂众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见赞叹他起悭嫉心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家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寺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於利养饮食悭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悭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食竟更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给养他孩儿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畜洗裙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令浣衣人洗衣者,波逸底迦。
第十五摄颂曰:
上众沙门衣,二病衣从乞,
不共出不分,斗不嘱学咒。
若复苾刍尼,共上众换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辄将沙门法衣与俗人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畜病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大众病衣将私用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知是贫人,从乞羯耻那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共出羯耻那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共他分衣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知有力,见他尼斗不劝止息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弃住处不嘱授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从俗人受学咒法者,波逸底迦。
第十六摄颂曰:
教咒法卖麨,营理使诸尼,
捻缕织盖行,鞋疮度淫女。
若复苾刍尼,教俗人咒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卖麨食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营理俗人家务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令他诸尼移转坐床劳倦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手捻缕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织络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持伞盖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著彩色鞋履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臂上有疮,令他数解数系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度淫女出家者,波逸底迦。
第十七摄颂曰:
尼不许揩身,约人有五别,
香及胡麻水,辄问俗庄严。
若复苾刍尼,使苾刍尼令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使式叉摩拏女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使求寂女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使俗女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使外道女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香涂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以胡麻滓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使他以水揩身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不求容许辄请问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著俗庄严具者,波逸底迦。
第十八摄颂曰:
相牵舞歌乐,独出大小行,
刷篦梳三假,堕罪百八十。
若复苾刍尼,以手相牵河中洗浴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自作舞、教他作舞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唱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作乐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独出寺外,於空宅内大小行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畜香草根刷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畜细篦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畜粗梳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用前三事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尼,畜假髻庄具者,波逸底迦。
诸大德!我已说一百八十波逸底迦法。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凈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凈,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十一波罗底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乳酪及生酥,熟酥油糖蜜,
鱼肉并乾脯,得法学人家。
若复苾刍尼,无病为己诣白衣家乞乳、若使人乞而食用者,是苾刍尼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尼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如是酥等乃至乾脯十事,乞皆有犯,如上广说。
若复苾刍尼,知是学家僧伽与作学家羯磨,苾刍尼先不受请,便诣彼家自手受食食。是苾刍尼应还村外住处,诣诸苾刍尼所,各别告言:“大德!我犯对说恶法,是不应为,今对说悔。”是名对说法。
诸大德!我已说十一波罗底提舍尼法。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凈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凈,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众学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总摄颂曰:
衣食形齐整,俗舍善容仪,
护钵除病人,洟唾过人树。
齐整著裙,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不象鼻、不蛇头、不多罗叶、不豆团形著裙,应当学。
齐整著五衣,应当学。
不太高、不太下,好正披、好正覆,少语言、不高视,入白衣舍,应当学。
若月期将至,不应往他白衣舍,应当学。
不覆头、不偏抄衣、不双抄衣、不叉腰、不拊肩,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蹲行、不足指行,不跳行,不仄足行,不努身行,入白衣舍,应当学。
不摇身、不掉臂、不揺头、不肩排、不连手,入白衣舍,应当学。
在白衣舍,未请坐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善观察不应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放身坐,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垒足、不重内踝、不重外踝、不急敛足、不长舒足、不露身,应当学。
恭敬受食,应当学。
不得满钵受饭,更安羹菜,令食流溢於钵缘边,应留屈指,用意受食,应当学。
行食未至,不豫伸钵,应当学。
不安钵在食上,应当学。
恭敬而食,应当学。
不极小团、不极大团,圆整而食,应当学。
若食未至,不张口待,应当学。
不含食语,应当学。
不得以饭覆羹菜、不将羹菜覆饭更望多得,应当学。
不弹舌食、不㗘㗱食、不呵气食、不吹气食、不手散食、不毁訾食、不填颊食、不啮半食、不舒舌食、不作窣睹波形食,应当学。
不舐手、不舐钵、不振手、不振钵,常看钵食,应当学。
不轻慢心观比坐钵中食,应当学。
不以污手捉凈水瓶,应当学。
在白衣舍,不弃洗钵水,除问主人,应当学。
不得以残食置钵水中,应当学。
地上无替,不应安钵,应当学。
不立洗钵,应当学。
不於危险岸处置钵,亦不逆流酌水,应当学。
人坐己立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卧己坐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高座己在下座,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前行己在后行,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人在道己在非道,不为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覆头者、不为偏抄衣、不为双抄衣、不为叉腰者、不为拊肩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乘象马车舆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著屐靴鞋及履屦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戴帽著冠及作佛顶髻者、不为缠头、不为冠花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为持盖者说法,除病,应当学。
不立大小便,除病,应当学。
不得水中大小便洟唾,除病,应当学。
不得上过人树,除有难缘,应当学。”
诸大德!我已说众多学法。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凈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凈,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此七灭诤法,半月半月戒经中说。
摄颂曰:
现前并忆念,不痴与求罪,
多人语自言,草掩除众诤。
应与现前毗奈耶,当与现前毗奈耶。
应与忆念毗奈耶,当与忆念毗奈耶。
应与不痴毗奈耶,当与不痴毗奈耶。
应与求罪自性毗奈耶,当与求罪自性毗奈耶。
应与多人语毗奈耶,当与多人语毗奈耶。
应与自言毗奈耶,当与自言毗奈耶。
应与草掩毗奈耶,当与草掩毗奈耶。
若有诤事起,当以七法顺大师教,如法如律而除灭之。
诸大德!我已说七灭诤法。
今问诸大德!是中清凈不?(如是三说)
诸大德!是中清凈,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诸大德!我已说戒经序、已说八波罗市迦法、二十僧伽伐尸沙法、三十三泥萨祇波逸底迦法、一百八十波逸底迦法、十一波罗底提舍尼法、众学法、七灭诤法,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戒经中所说所摄。若更有余法之随法,与此相应者,皆当修学。仁等共集,欢喜无诤,一心一说如水乳合,慇勤光显大师圣教,令安乐住,勿为放逸,应当修学。
忍是勤中上,能得涅槃处;
出家恼他人,不名为沙门。
此是毗钵尸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明眼避险途,能至安隐处;
智者於生界,能远离诸恶。
此是尸弃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不毁亦不害,善护於戒经;
饮食知止足,受用下卧具;
勤修增上定,此是诸佛教。
此是毗舍浮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
但取其味去; 苾刍入聚然,
不违逆他人,不观作不作,
但自观身行,若正若不正。
此是俱留孙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勿著於定心,勤修寂静处;
能救护无忧,常令念不失。
若人能惠施,福增怨自息;
修善除众恶,惑尽至涅槃。
此是羯诺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一切恶莫作,一切善应修;
遍调於自心,是则诸佛教。
此是迦摄波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护身为善哉!能护语亦善;
护意为善哉!尽护最为善。
苾刍护一切,能解脱众苦;
善护於口言,亦善护於意。
身不作诸恶,常凈三种业;
是则能随顺,大仙所行道。
此是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说是戒经。
毗钵尸式弃、 毗舍俱留孙、
羯诺迦牟尼、 迦摄释迦尊,
如是天中天,无上调御者。
七佛皆雄猛,能救护世间,
具足大名称,咸说此戒法。
诸佛及弟子,咸共尊敬戒,
恭敬戒经故,获得无上果。
汝当求出离,於佛教勤修,
降伏生死军,如象摧草舍。
於此法律中,常为不放逸,
能竭烦恼海,当尽苦边际。
所为说戒经,和合作长凈,
当共尊敬戒,如牦牛爱尾。
我已说戒经,僧伽长凈竟,
福利诸有情,皆共成佛道。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 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