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土著述(1461-1669部)

  1. 维摩诘所说经(11卷)

    第1461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注维摩诘所说经》十卷。肇师序云: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至若借座灯王,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不思议之迹也。然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故命侍者标以为名焉。

    188次阅读

    第1461部 维摩诘所说经(11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注维摩诘所说经》十卷。肇师序云:此经所明,统万行,则以权智为主;树德本,则以六度为根;济蒙惑,则以慈悲为首;语宗极,则以不二为门。凡此众说,皆不思议之本也。至若借座灯王,请饭香土,手接大千,室包乾象,不思议之迹也。然幽关难启,圣应不同,非本无以垂迹,非迹无以显本,本迹虽殊,而不思议一也,故命侍者标以为名焉。

    188次阅读
  2.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1卷)

    第1462部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一卷。广照空有品第一,离微体净品第二,本际虚无品第三。

    24次阅读

    第1462部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1卷)

    《晋僧肇法师宝藏论》一卷。广照空有品第一,离微体净品第二,本际虚无品第三。

    24次阅读
  3. 法显传(1卷)

    第1463部
    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法显传》一卷。法显自述往来天竺取经等事。

    42次阅读

    第1463部 法显传(1卷)

    东晋沙门法显自记游天竺事

    《法显传》一卷。法显自述往来天竺取经等事。

    42次阅读
  4. 释迦谱(12卷)

    第1464部
    萧齐释僧佑譔

    《释迦谱》十卷,梁僧佑撰。一、释迦始祖。二、姓瞿昙。三、六世祖。四、降生、成佛。五、七佛种姓,众数同异。六、三千佛,缘七内外族姓名。八、弟子姓缘。九、四部名闻弟子。

    72次阅读

    第1464部 释迦谱(12卷)

    萧齐释僧佑譔

    《释迦谱》十卷,梁僧佑撰。一、释迦始祖。二、姓瞿昙。三、六世祖。四、降生、成佛。五、七佛种姓,众数同异。六、三千佛,缘七内外族姓名。八、弟子姓缘。九、四部名闻弟子。

    72次阅读
  5. 经律异相(52卷)

    第1465部
    梁沙门宝唱撰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中,勑僧旻等,及禀武帝。节略经、律、论事,凡六部。一、天。二、地。三、佛。四、诸释。五、菩萨。六、声闻。比丘尼、人、鬼、神、杂畜、地狱。

    713次阅读

    第1465部 经律异相(52卷)

    梁沙门宝唱撰

    《经律异相》五十卷。梁天监中,勑僧旻等,及禀武帝。节略经、律、论事,凡六部。一、天。二、地。三、佛。四、诸释。五、菩萨。六、声闻。比丘尼、人、鬼、神、杂畜、地狱。

    713次阅读
  6. 慈悲道场忏法(11卷)

    第1466部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序云:南朝齐武帝永平年间,竟陵文宣王子,良萧氏撰,净住子成二十卷,分净行法为三十门,未及流通,又罹变易。大梁天监具德高僧,删去繁芜,撮其枢要,采摭诸经之妙语,改集十卷之悔文。总列四十品章,将及二千余礼。前为六根三业,归依断疑,忏悔解𡨚;后及六道四㤙,礼佛报德,回向发愿於其中也。正以露缠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显果报,彰阳世之造愆;出地狱,示幽㝠之受报。警缘三宝,以破邪见魔;省念无常,以𠞰妄想贼。自庆踊悦,欣功用之匪虚;嘱累殷勤,冀法会之不绝。因弥勒如来之感梦,题曰《慈悲道场》。由萧梁武帝之创修,俗称梁皇宝忏。当时郗氏方沦蟒类,已承忏法援超升。近世士民每遇障缘,多沐胜因,赐灵验以之灭罪,罪灭福生,以此消灾,灾消吉至。济度亡灵者,永脱苦沦;解释𡨚尤者,即离仇对。真救病之良药,乃破暗之明灯。利及群生,恩沾沙界,论其功德,岂可称量?

    112次阅读

    第1466部 慈悲道场忏法(11卷)

    《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序云:南朝齐武帝永平年间,竟陵文宣王子,良萧氏撰,净住子成二十卷,分净行法为三十门,未及流通,又罹变易。大梁天监具德高僧,删去繁芜,撮其枢要,采摭诸经之妙语,改集十卷之悔文。总列四十品章,将及二千余礼。前为六根三业,归依断疑,忏悔解𡨚;后及六道四㤙,礼佛报德,回向发愿於其中也。正以露缠结罪,涤过去之恶因,复凭发菩提心植当来之种智。显果报,彰阳世之造愆;出地狱,示幽㝠之受报。警缘三宝,以破邪见魔;省念无常,以𠞰妄想贼。自庆踊悦,欣功用之匪虚;嘱累殷勤,冀法会之不绝。因弥勒如来之感梦,题曰《慈悲道场》。由萧梁武帝之创修,俗称梁皇宝忏。当时郗氏方沦蟒类,已承忏法援超升。近世士民每遇障缘,多沐胜因,赐灵验以之灭罪,罪灭福生,以此消灾,灾消吉至。济度亡灵者,永脱苦沦;解释𡨚尤者,即离仇对。真救病之良药,乃破暗之明灯。利及群生,恩沾沙界,论其功德,岂可称量?

    112次阅读
  7. 比丘尼传(5卷)

    第1467部
    晋庄严寺释宝唱撰

    《比丘尼传》四卷。自晋升平,讫梁天监。凡六十五人。

    87次阅读

    第1467部 比丘尼传(5卷)

    晋庄严寺释宝唱撰

    《比丘尼传》四卷。自晋升平,讫梁天监。凡六十五人。

    87次阅读
  8. 高僧传(17卷)

    第1468部
    梁㑹稽嘉祥寺沙门慧皎撰

    《高僧传》十四卷。梁僧慧皎撰。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导师。论称,昔高僧本以八科成传,今以经导虽末,而悟俗可崇,故加二条足成十数。

    274次阅读

    第1468部 高僧传(17卷)

    梁㑹稽嘉祥寺沙门慧皎撰

    《高僧传》十四卷。梁僧慧皎撰。一、译经。二、义解。三、神异。四、习禅。五、明律。六、亡身。七、诵经。八、兴福。九、经师。十、导师。论称,昔高僧本以八科成传,今以经导虽末,而悟俗可崇,故加二条足成十数。

    274次阅读
  9. 续高僧传(41卷)

    第1469部
    唐释道宣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十例。一、译经。二、解义。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又曰:《声德传》称,凡此十条,世罕兼美。今就其尤最者,随篇拟论。

    741次阅读

    第1469部 续高僧传(41卷)

    唐释道宣撰

    《续高僧传》三十卷。唐释道宣撰。十例。一、译经。二、解义。三、习禅。四、明律。五、护法。六、感通。七、遗身。八、读诵。九、兴福。十、杂科。又曰:《声德传》称,凡此十条,世罕兼美。今就其尤最者,随篇拟论。

    741次阅读
  10. 宋高僧传(34卷)

    第1470部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勑撰

    《宋高僧传》三十卷。译经始唐义净,终唐满月,正三十二人。义解始唐窥基,终宋义寂,正七十一人。习禅始唐弘忍,终宋德韶,正百三人。明律始唐道宣,终周澄楚。正五十八人。护法始唐威秀,终周道丕,正十八人。感通始后魏檀特师,终宋法圆,正八十九人。遗身始唐僧藏,终宋怀德,正二十二人。读诵始隋行坚,终宋守真,正四十二人。兴福始周法成,终宋师律,正五十人。杂科声德始南宋智一,终宋宗渊,正四十五人。

    479次阅读

    第1470部 宋高僧传(34卷)

    宋左街天寿寺通慧大师赐紫沙门赞宁等奉勑撰

    《宋高僧传》三十卷。译经始唐义净,终唐满月,正三十二人。义解始唐窥基,终宋义寂,正七十一人。习禅始唐弘忍,终宋德韶,正百三人。明律始唐道宣,终周澄楚。正五十八人。护法始唐威秀,终周道丕,正十八人。感通始后魏檀特师,终宋法圆,正八十九人。遗身始唐僧藏,终宋怀德,正二十二人。读诵始隋行坚,终宋守真,正四十二人。兴福始周法成,终宋师律,正五十人。杂科声德始南宋智一,终宋宗渊,正四十五人。

    479次阅读
  11. 明高僧传(7卷)

    第1471部
    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识

    《明高僧传》六卷。正传一百三十六人,附见六十九人。

    107次阅读

    第1471部 明高僧传(7卷)

    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识

    《明高僧传》六卷。正传一百三十六人,附见六十九人。

    107次阅读
  12. 弘明集(15卷)

    第1472部
    梁释僧佑撰

    《弘明集》十四卷。唐释道宣集。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止杀。七、戒功。八、启福悔罪。九、统归赋、论、诗、赞。凡九篇。

    212次阅读

    第1472部 弘明集(15卷)

    梁释僧佑撰

    《弘明集》十四卷。唐释道宣集。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止杀。七、戒功。八、启福悔罪。九、统归赋、论、诗、赞。凡九篇。

    212次阅读
  13. 广弘明集(42卷)

    第1473部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释道宣集。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止杀。七、戒功。八、启福悔罪。九、统归赋、论、诗、赞。凡九篇。

    845次阅读

    第1473部 广弘明集(42卷)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广弘明集》三十卷。唐释道宣集。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止杀。七、戒功。八、启福悔罪。九、统归赋、论、诗、赞。凡九篇。

    845次阅读
  14. 陀罗尼杂集(10卷)

    第1474部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陀罗尼杂集》十卷。第一卷:七佛所说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二卷:释摩男,阿难比丘,普贤菩萨等,共十八咒。卷第三:摩醯首罗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说四弘誓,虚空藏说四净土妙行,观世音说四摄法,救脱说四弘誓,跋陀和说八菩萨妙行,大势至说四誓利益众生,心无疲倦,得大势说四事拥护作佛事者,坚勇说四菩萨妙行,并诸菩萨天龙,各各说偈。卷第四: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一首。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恶魔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七首。卷第六:除肿陀罗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归神名有九,护伽蓝神名十八,烧香散华等咒,共二十二首。卷第七: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等,共咒七十九首。卷第八:六字大陀罗尼经等,共咒二十二首。卷第九:阿咤婆拘上佛陀罗尼等,共咒十首,叹佛三昧经一段。卷第十:定志慧见陀罗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74次阅读

    第1474部 陀罗尼杂集(10卷)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陀罗尼杂集》十卷。第一卷:七佛所说神咒,并八菩萨所说神咒,合十五首。第二卷:释摩男,阿难比丘,普贤菩萨等,共十八咒。卷第三:摩醯首罗天等,共咒十一首,文殊说四弘誓,虚空藏说四净土妙行,观世音说四摄法,救脱说四弘誓,跋陀和说八菩萨妙行,大势至说四誓利益众生,心无疲倦,得大势说四事拥护作佛事者,坚勇说四菩萨妙行,并诸菩萨天龙,各各说偈。卷第四: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一首。卷第五:除一切恐畏毒害伏恶魔陀罗尼等,共咒二十七首。卷第六:除肿陀罗尼等,共咒九首,五戒神名二十五,三归神名有九,护伽蓝神名十八,烧香散华等咒,共二十二首。卷第七:灭一切罪得一切所愿陀罗尼等,共咒七十九首。卷第八:六字大陀罗尼经等,共咒二十二首。卷第九:阿咤婆拘上佛陀罗尼等,共咒十首,叹佛三昧经一段。卷第十:定志慧见陀罗尼等,共咒三十一首。

    74次阅读
  15. 法华经安乐行义(1卷)

    第1475部
    陈南岳思大禅师说

    《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明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专心勤修法华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佛想。偈云: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者无相行。二者有相行。无相四安乐,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诸法本来净。众生性无垢,无本亦无净。不修对治行,自然超众圣。无师自然觉,不由次第行。释云:无相行者,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诸余禅定,三界次第,从欲界地,未到地,初禅地,乃至非非想处地,有十一种差别不同。有法无法二道为别,是阿毗昙杂心圣行,若安乐行中深妙禅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相行。有相行者,如劝发品中,专念法华文字,精进不卧,如救头然,若行成就,即见普贤等,得三陀罗尼,若顾身命,贪四事供养,不能勤修,经劫不得。

    25次阅读

    第1475部 法华经安乐行义(1卷)

    陈南岳思大禅师说

    《法华经安乐行义》一卷。明一切新学菩萨,欲求大乘,超过一切诸菩萨,疾成佛道,须持戒、忍辱、精进、勤修禅定,专心勤修法华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佛想。偈云:菩萨学法华,具足二种行:一者无相行。二者有相行。无相四安乐,甚深妙禅定。观察六情根,诸法本来净。众生性无垢,无本亦无净。不修对治行,自然超众圣。无师自然觉,不由次第行。释云:无相行者,一切诸法中,心相寂灭,毕竟不生,行住坐卧,饮食语言,一切威仪,心常定故。诸余禅定,三界次第,从欲界地,未到地,初禅地,乃至非非想处地,有十一种差别不同。有法无法二道为别,是阿毗昙杂心圣行,若安乐行中深妙禅定。即不如此。不依止欲界,不住色无色行,如是禅定,是菩萨遍行,毕竟无心想故,名无相行。有相行者,如劝发品中,专念法华文字,精进不卧,如救头然,若行成就,即见普贤等,得三陀罗尼,若顾身命,贪四事供养,不能勤修,经劫不得。

    25次阅读
  16. 大乘止观法门(6卷)

    第1476部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体起用也,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时止观。后有遵式序。

    34次阅读

    第1476部 大乘止观法门(6卷)

    陈南岳思大禅师曲授心要

    《大乘止观法门》四卷。先总示大乘止观,次广作五番建立,第一明止观依止。又三:一明何所依止,谓自性清净心。二明何故依止,以此心是一切法根本故。三明以何依止,先明以意识依止此心,修行止观。次破小乘人执,后破大乘人执。第二明止观境界,谓三自性法,各论清净染浊。第三明止观体状,先就染浊三性以明,次就清净三性以明(正是修行方法)。第四明止观断得,谓约三性修止观,各明所除障,所得益也。第五明止观作用,谓证体起用也,后更示礼佛止观,食时止观,大小便利时止观。后有遵式序。

    34次阅读
  17. 法华三昧忏仪(2卷)

    第1477部
    隋瓦官寺沙门释智顗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劝修第一,方便第二,正入道场方法第三,正修行方法第四。一严净道场,二净身,三三业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佛,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法华经,十思惟一实境界。略明修证相第五。

    8次阅读

    第1477部 法华三昧忏仪(2卷)

    隋瓦官寺沙门释智顗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撰

    《法华三昧忏仪》一卷。劝修第一,方便第二,正入道场方法第三,正修行方法第四。一严净道场,二净身,三三业供养,四奉请三宝,五赞叹三宝,六礼佛,七忏悔,八行道旋绕,九诵法华经,十思惟一实境界。略明修证相第五。

    8次阅读
  18.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2卷)

    第1478部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先总明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乃能得之,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次问答释疑,后具明四念处,各各具足一切佛法。

    19次阅读

    第1478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2卷)

    陈南岳思大禅师撰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二卷。先总明欲学一切佛法,先持净戒,勤禅定,乃能得之,无量佛法功德,一切皆从禅生。次问答释疑,后具明四念处,各各具足一切佛法。

    19次阅读
  19.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1卷)

    第1479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辨法相第一。释觉意三昧名第二。释方便行第三。明心相第四。入观门第五。证相门第六。

    18次阅读

    第1479部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1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释摩诃般若波罗密经觉意三昧》一卷。辨法相第一。释觉意三昧名第二。释方便行第三。明心相第四。入观门第五。证相门第六。

    18次阅读
  20. 净土十疑论(3卷)

    第1480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净土十疑论》一卷。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后有陈瓘序。

    13次阅读

    第1480部 净土十疑论(3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净土十疑论》一卷。一、释求生净土无大慈悲疑。二、释求生乖无生理疑。三、释偏求生一土疑。四、释偏念一佛疑。五、释具缚得生疑。六、释即得不退疑。七、释不求内院疑。八、释十念得生疑。九、释女人根缺不生疑。十、释作何行业得生疑。后有陈瓘序。

    13次阅读
  21. 观音义疏(2卷)

    第1481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灌顶记

    《观音义疏》二卷。

    34次阅读

    第1481部 观音义疏(2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灌顶记

    《观音义疏》二卷。

    34次阅读
  22. 观音义疏记(4卷)

    第1482部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音义疏记》四卷。即释义疏也,后附天竺寺沙门遵式释重颂云,第二重颂,是隋炀大业中,智者灭后,笈多所译,方入大部,故疏阙释。

    51次阅读

    第1482部 观音义疏记(4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音义疏记》四卷。即释义疏也,后附天竺寺沙门遵式释重颂云,第二重颂,是隋炀大业中,智者灭后,笈多所译,方入大部,故疏阙释。

    51次阅读
  23. 法界次第初门(4卷)

    第1483部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诵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於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一一历心而转作,则观解无碍,触境不迷,若於一念心中,通达一切佛法者,则三观自然了了分明也。故出此三百科,名教仍当,名下略辩体相,始得三卷。

    11次阅读

    第1483部 法界次第初门(4卷)

    陈隋国师智者大师撰

    《法界次第初门》三卷。天台山修禅寺沙门释智顗,辄依经附论,撰法界次第初门三百科,裁为七卷,流传新学,略为三意:一为读诵寻论随见法门,脱有迷於名数者。二为未解圣教所制法门浅深之次第。三为学三观之者,当以此诸法名相义理,一一历心而转作,则观解无碍,触境不迷,若於一念心中,通达一切佛法者,则三观自然了了分明也。故出此三百科,名教仍当,名下略辩体相,始得三卷。

    11次阅读
  24.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6卷)

    第1484部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后附梁肃天台止观统例,及天台法门议。

    30次阅读

    第1484部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6卷)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述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二卷。具缘第一,诃欲第二,弃盖第三,调和第四,方便第五,正修第六,善发第七,觉魔第八,治病第九,证果第十。后附梁肃天台止观统例,及天台法门议。

    30次阅读
  25. 观音玄义(2卷)

    第1485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观音玄义》二卷。此别释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释名十义:一人法。二慈悲。三福慧。四真应。五药珠。六冥显。七权实。八本迹,九缘了。十智断。又境智因缘名观世音,世者,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十种法界,三十种世间,即所观之境也。音者,即十法界口业之机也。观者,一切种智中道正观也。普门者,一慈悲普,二弘誓普,三修行普。四断惑普。五入法门普。六神通普。七方便普。八说法普。九供养诸佛普。十成就众生普也。以灵智合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慈悲利物为用,流通醍醐味为教相。

    5次阅读

    第1485部 观音玄义(2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观音玄义》二卷。此别释法华经中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也。释名十义:一人法。二慈悲。三福慧。四真应。五药珠。六冥显。七权实。八本迹,九缘了。十智断。又境智因缘名观世音,世者,即五阴世间,众生世间,国土世间,十种法界,三十种世间,即所观之境也。音者,即十法界口业之机也。观者,一切种智中道正观也。普门者,一慈悲普,二弘誓普,三修行普。四断惑普。五入法门普。六神通普。七方便普。八说法普。九供养诸佛普。十成就众生普也。以灵智合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慈悲利物为用,流通醍醐味为教相。

    5次阅读
  26. 观音玄义记(4卷)

    第1486部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音玄义记》四卷。即释智者玄义也。

    64次阅读

    第1486部 观音玄义记(4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音玄义记》四卷。即释智者玄义也。

    64次阅读
  27. 四念处(4卷)

    第1487部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记

    《四念处》四卷。先明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宣说。次明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乃约生生等四句,各明四门,四念处,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别不同。

    26次阅读

    第1487部 四念处(4卷)

    隋天台山修禅寺智者大师说 门人章安灌顶记

    《四念处》四卷。先明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宣说。次明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乃约生生等四句,各明四门,四念处,三十七品,因行果位,差别不同。

    26次阅读
  28. 天台四教仪(1卷)

    第1488部
    高丽沙门谛观录

    《天台四教仪》一卷。本宗八教大意,而详於名相,略於前三教之十乘。

    24次阅读

    第1488部 天台四教仪(1卷)

    高丽沙门谛观录

    《天台四教仪》一卷。本宗八教大意,而详於名相,略於前三教之十乘。

    24次阅读
  29. 天台四教仪集注(10卷)

    第1489部
    南天竺沙门蒙润集

    《天台四教仪集注》十卷。

    145次阅读

    第1489部 天台四教仪集注(10卷)

    南天竺沙门蒙润集

    《天台四教仪集注》十卷。

    145次阅读
  30.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籖(42卷)

    第1490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籖》四十卷。

    536次阅读

    第1490部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籖(42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唐天台沙门湛然释

    《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籖》四十卷。

    536次阅读
  31. 妙法莲华经文句(20卷)

    第1491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十卷。章安尊者叙云:佛出世难,佛说是难,传译此难,自开悟难,闻师讲难,一遍记难,余二十七,於金陵听受,六十九,於丹丘添削,留赠后贤,共期佛慧。

    261次阅读

    第1491部 妙法莲华经文句(20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妙法莲华经文句》十卷。章安尊者叙云:佛出世难,佛说是难,传译此难,自开悟难,闻师讲难,一遍记难,余二十七,於金陵听受,六十九,於丹丘添削,留赠后贤,共期佛慧。

    261次阅读
  32. 法华文句记(31卷)

    第1492部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法华文句记》十卷。即释智者文句也。后记云,适与江淮四十余僧,往礼台山,因见不空三藏门人含光,奉敕在山修造,云与不空亲游天竺,彼有僧问曰:大唐有天台教迹,最堪简邪正,晓偏圆,可能译之,将至此土耶?岂非中国失法,求之四维。而此方少有识者,如鲁人耳。故厚德向道者,莫不仰之。敬愿学者,行者,随力称赞,应知自行兼人,并异他典。若说若听境智存焉,若冥若显,种熟可期,并由弘经者有方故也。若直尔讲说,是弘经者,何须衣、座、室,三之诫,如来所遣,岂可聊尔。余省躬揣见,自觉多惭,迫以众缘,强复疏出,纵有立破,为树圆乘,使同志者,开佛知见,终无偏党,而顺臆度,冀诸览者,悉鉴愚忱,一句染神,咸资彼岸,思惟修习,永用舟航,随喜见闻,恒为主伴,若取若舍,经耳成缘,或顺或违,终因斯脱,愿解脱之日,依报正报,常宣妙经,一剎一尘,无非利物,唯愿诸佛,冥熏加被,一切菩萨,密借威灵,在在未说,皆为劝请,凡有说处,亲承供养,一句一偈,增进菩提,一色一香,永无退转。

    366次阅读

    第1492部 法华文句记(31卷)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法华文句记》十卷。即释智者文句也。后记云,适与江淮四十余僧,往礼台山,因见不空三藏门人含光,奉敕在山修造,云与不空亲游天竺,彼有僧问曰:大唐有天台教迹,最堪简邪正,晓偏圆,可能译之,将至此土耶?岂非中国失法,求之四维。而此方少有识者,如鲁人耳。故厚德向道者,莫不仰之。敬愿学者,行者,随力称赞,应知自行兼人,并异他典。若说若听境智存焉,若冥若显,种熟可期,并由弘经者有方故也。若直尔讲说,是弘经者,何须衣、座、室,三之诫,如来所遣,岂可聊尔。余省躬揣见,自觉多惭,迫以众缘,强复疏出,纵有立破,为树圆乘,使同志者,开佛知见,终无偏党,而顺臆度,冀诸览者,悉鉴愚忱,一句染神,咸资彼岸,思惟修习,永用舟航,随喜见闻,恒为主伴,若取若舍,经耳成缘,或顺或违,终因斯脱,愿解脱之日,依报正报,常宣妙经,一剎一尘,无非利物,唯愿诸佛,冥熏加被,一切菩萨,密借威灵,在在未说,皆为劝请,凡有说处,亲承供养,一句一偈,增进菩提,一色一香,永无退转。

    366次阅读
  33. 摩诃止观(20卷)

    第1493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摩诃止观》二十卷。章安记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师,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於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澍,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弗宣,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即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二不定(即六妙门,今已亡失),三圆顿(即今摩诃止观)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磴,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今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虽言初后,无二无别,是名圆顿止观。此菩萨闻圆法,起圆信,立圆行,住圆位,以圆功德而自庄严,以圆力用建立众生。大经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又云:譬如有人在大海浴,当知已用诸河之水,当知止观,诸佛之师,以法常故,诸佛亦常。乐我净等,亦复如是。

    375次阅读

    第1493部 摩诃止观(20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摩诃止观》二十卷。章安记曰: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师,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於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澍,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法轮停转,后分弗宣,此之止观,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一渐次(即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二不定(即六妙门,今已亡失),三圆顿(即今摩诃止观)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则初浅后深,如彼梯磴,不定前后更互,如金刚宝,置之日中,圆顿初后不二,如通者腾空。为三根性,说三法门。今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及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外,更无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虽言初后,无二无别,是名圆顿止观。此菩萨闻圆法,起圆信,立圆行,住圆位,以圆功德而自庄严,以圆力用建立众生。大经云: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者,即得醍醐。又云:譬如有人在大海浴,当知已用诸河之水,当知止观,诸佛之师,以法常故,诸佛亦常。乐我净等,亦复如是。

    375次阅读
  34.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7卷)

    第1494部
    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沙门彦琮纂序。晋至唐奉议书诏,不拜俗事。

    52次阅读

    第1494部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7卷)

    唐弘福寺沙门释彦悰纂录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六卷。沙门彦琮纂序。晋至唐奉议书诏,不拜俗事。

    52次阅读
  35. 华严经旨归(1卷)

    第1495部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经旨归》一卷。说经处第一,说经时第二,说经时第二,说经众第四,说经仪第五,辩经教第六,显经义第七,八释经意。九明经益。十示经圆。於十门中,各明十意。

    4次阅读

    第1495部 华严经旨归(1卷)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经旨归》一卷。说经处第一,说经时第二,说经时第二,说经众第四,说经仪第五,辩经教第六,显经义第七,八释经意。九明经益。十示经圆。於十门中,各明十意。

    4次阅读
  3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2卷)

    第1496部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一卷。五门分别:一教兴,二藏摄,三宗趣,四释题,五解文。

    19次阅读

    第1496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2卷)

    唐翻经沙门法藏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一卷。五门分别:一教兴,二藏摄,三宗趣,四释题,五解文。

    19次阅读
  37. 金刚般若经疏(1卷)

    第1497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法譬标名,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经正体。约实相慧,行无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是因,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约实相为宗,破诸相惑,显出功能,亦自无滞,即力用也。教相可知,三分亦易可知。

    4次阅读

    第1497部 金刚般若经疏(1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金刚般若经疏》一卷。法譬标名,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经正体。约实相慧,行无相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是因,诸相非相,是果。此之因果,同约实相为宗,破诸相惑,显出功能,亦自无滞,即力用也。教相可知,三分亦易可知。

    4次阅读
  38.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1卷)

    第1498部
    门人灌顶撰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

    6次阅读

    第1498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1卷)

    门人灌顶撰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一卷。

    6次阅读
  39.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6卷)

    第1499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人法为名,实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相。序品为序分,观空下六品为正说分。嘱累品为流通分。若望经文,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流通。

    17次阅读

    第1499部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6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五卷。人法为名,实相为体,自行因果为宗,权实二智为用,大乘熟酥为教相。序品为序分,观空下六品为正说分。嘱累品为流通分。若望经文,受持品末,佛告月光下,即是流通。

    17次阅读
  40. 金光明经玄义(2卷)

    第1500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总释五章,为二:初生起,二简别。别释五章,为五:初释名。又五:一通别。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释。五当体释。后更约观心释。就第三譬喻中,先破旧解,次为三意:一标十数,二释十相,三简十法。十数者,谓三德,三宝,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般若,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道也。释之与简,具在本文。四附文释者,即指所诠事理名金光明,不约譬也。五当体释者,俗本无名,随真立名,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即是金光明之法门也。后更约观心释者,诸佛解脱,当於众生心行中求也。还约十种三法,始於三道,终於三德,一一不离现前一念之心,具显金光明法性,明六即位也。第二辨体,为三:一释名,二引证,三料简。释名者,法身法性,是经体质,余二在本文。第三明宗者,但用佛果为宗,何者,法性常体,甚深微妙,若欲显之,非果不克,当知果是显体之枢要也。第四明用,灭恶生善为经力用。忏品灭恶,非不生善,赞品生善,非不灭恶。互说一边尔。空品双导,忏不得空,恶不除灭。赞不得空,善不清净。四王品已下,护经使宣流通,还是生善,攘灾令去,还是灭恶也。第五判教相者,方等满字,通别通圆,约五味,则生酥摄。约四藏,则杂藏摄。

    4次阅读

    第1500部 金光明经玄义(2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玄义》二卷。总释五章,为二:初生起,二简别。别释五章,为五:初释名。又五:一通别。二翻译。三譬喻。四附文释。五当体释。后更约观心释。就第三譬喻中,先破旧解,次为三意:一标十数,二释十相,三简十法。十数者,谓三德,三宝,三涅槃,三身,三大乘,三般若,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道也。释之与简,具在本文。四附文释者,即指所诠事理名金光明,不约譬也。五当体释者,俗本无名,随真立名,法性之法,可尊可贵,名为金。此法性寂而常照,名为光。此法性大悲,能多利益,名为明。即是金光明之法门也。后更约观心释者,诸佛解脱,当於众生心行中求也。还约十种三法,始於三道,终於三德,一一不离现前一念之心,具显金光明法性,明六即位也。第二辨体,为三:一释名,二引证,三料简。释名者,法身法性,是经体质,余二在本文。第三明宗者,但用佛果为宗,何者,法性常体,甚深微妙,若欲显之,非果不克,当知果是显体之枢要也。第四明用,灭恶生善为经力用。忏品灭恶,非不生善,赞品生善,非不灭恶。互说一边尔。空品双导,忏不得空,恶不除灭。赞不得空,善不清净。四王品已下,护经使宣流通,还是生善,攘灾令去,还是灭恶也。第五判教相者,方等满字,通别通圆,约五味,则生酥摄。约四藏,则杂藏摄。

    4次阅读
  41.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6卷)

    第1501部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序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及补治,不幸归寂,孤山之制,多事消文,复於中间,毁除观心,斯实不忍,今故秉笔,拾先师遗余之义,拾后人遗弃之文,使教行二涂,不致壅蔽。大师深解法性。可尊可贵,当体名金,寂而常照,当体名光,大悲益物,当体称明,是知法性具金光明,真实名义究竟成就也。此经以金光明为名,以金光明为体,以金光明为宗,以金光明为用,以金光明而为教相。亦可三字,别对五章,以金为体,以光为宗,以明为用,总三为名,分别三名而为教相,法体既尔,体德合然,甚深,是光之德,穷法性底故,无量,是明之德,达法性边故,此二不二,是金之德,法性究竟尊贵义故,亦可三义皆甚深,皆无量,皆不二也。五章之德,莫不如是。

    19次阅读

    第1501部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6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序曰:宝云讲次,学徒随录,义或阙如,未及补治,不幸归寂,孤山之制,多事消文,复於中间,毁除观心,斯实不忍,今故秉笔,拾先师遗余之义,拾后人遗弃之文,使教行二涂,不致壅蔽。大师深解法性。可尊可贵,当体名金,寂而常照,当体名光,大悲益物,当体称明,是知法性具金光明,真实名义究竟成就也。此经以金光明为名,以金光明为体,以金光明为宗,以金光明为用,以金光明而为教相。亦可三字,别对五章,以金为体,以光为宗,以明为用,总三为名,分别三名而为教相,法体既尔,体德合然,甚深,是光之德,穷法性底故,无量,是明之德,达法性边故,此二不二,是金之德,法性究竟尊贵义故,亦可三义皆甚深,皆无量,皆不二也。五章之德,莫不如是。

    19次阅读
  42.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1卷)

    第1502部
    天台智者大师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此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也,从能说,所说人以立名,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经宗致,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二藏明义,菩萨藏收。渐顿悟入,此即顿教。从如是,讫清净业处,为序分。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说分。尔时阿难白佛下,讫经。为流通分。

    26次阅读

    第1502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1卷)

    天台智者大师说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此经以心观为宗,实相为体,所言佛说观无量寿佛者,佛是所观胜境,举正报以收依果,述化主以包徒众,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也,从能说,所说人以立名,以心观净,则佛土净,为经宗致,生善灭恶,为经力用。大乘方等而为教相,二藏明义,菩萨藏收。渐顿悟入,此即顿教。从如是,讫清净业处,为序分。从尔时世尊放眉间光,讫诸天发无上道心,为正说分。尔时阿难白佛下,讫经。为流通分。

    26次阅读
  43.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6卷)

    第1503部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先略明大意云:果佛圆明之体即我凡夫本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谈行法,无不为显此之觉体,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观法,为门不同,今此观门,及般舟三昧,托彼安养依正之境,用微妙观,专就弥陀,显真佛体,虽托彼境,须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无法不造,无法不具,据乎心性观彼依正,依正可彰,托彼依正观於心性,心性易发。所言心性具一切法者,实无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皆悉当处全是心性,是故今观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观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故释观字,用一心三观,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体,宗,力用,义并从圆,判教属顿。

    46次阅读

    第1503部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6卷)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先略明大意云:果佛圆明之体即我凡夫本具性德,故一切教所谈行法,无不为显此之觉体,故四三昧,通名念佛,但其观法,为门不同,今此观门,及般舟三昧,托彼安养依正之境,用微妙观,专就弥陀,显真佛体,虽托彼境,须知依正同居一心,心性遍周,无法不造,无法不具,据乎心性观彼依正,依正可彰,托彼依正观於心性,心性易发。所言心性具一切法者,实无能具所具,能造所造,即心是法,即法是心,能造因缘,及所造法,皆悉当处全是心性,是故今观若依若正,乃法界心,观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故释观字,用一心三观,释无量寿,用一体三身,体,宗,力用,义并从圆,判教属顿。

    46次阅读
  4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11卷)

    第1504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大意第一。释名第二。明门第三。辨诠次第四。简法心第五。分别前方便第六。释修证第七,於中有四,初修证世间禅相,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二修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三修证出世间禅相,谓对治无漏,缘理无漏。对治无漏有九。九想、八念、十想三种名坏法观;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三种名不坏法观;九次第定,名练;师子奋迅,名熏;超越三昧,名修;缘理无漏未说。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未说。八显示果报,九从禅起教。十结会归趣,皆未说。

    146次阅读

    第1504部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11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十卷。大意第一。释名第二。明门第三。辨诠次第四。简法心第五。分别前方便第六。释修证第七,於中有四,初修证世间禅相,谓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二修证亦世间亦出世间禅相,谓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观。三修证出世间禅相,谓对治无漏,缘理无漏。对治无漏有九。九想、八念、十想三种名坏法观;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三种名不坏法观;九次第定,名练;师子奋迅,名熏;超越三昧,名修;缘理无漏未说。四修证非世间非出世间禅相未说。八显示果报,九从禅起教。十结会归趣,皆未说。

    146次阅读
  45. 观心论疏(5卷)

    第1505部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观心论疏》五卷。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四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心生,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今约观一念下去,有十行三字,是流通分。

    105次阅读

    第1505部 观心论疏(5卷)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观心论疏》五卷。论有序、正、流通,从初问佛经无量下去,至四月一岁,有四纸半论文,并是序分。从问观自心生,云何四不说下去,至寂然无言说,有三十六行偈,是正说。从今约观一念下去,有十行三字,是流通分。

    105次阅读
  46. 金光明经文句(6卷)

    第1506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断隔绝,序本序於正通,序则有三义,正本正於序通,正亦三义。通本通於正序,通亦三义。上中下语皆善故,又众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无滋味,流通歇末耶!今从如是我闻,入寿量品,讫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段。从尔时四佛下讫空品,正说段。从四王品下讫经,流通段。序有三义:一次绪,谓如是我闻等。二叙述,谓是时如来等。三发起,谓其室自然广博等,正宗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体,二义宛然。忏悔品灭恶,赞叹品生善,空品导成,即是经用也。流通品凡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人王,弘宣此经(一)。正论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经,天王佑助,亦是示往日弘经方轨(二)。鬼神品,明听经功德(三)。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虚(四)。除病流水二品,引昔听经之功德,证今护持之非谬(五)。舍身品,引昔行经不惜躯命,戒劝师弟勿吝法财(六)。赞佛品,明诸菩萨称扬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七)。

    10次阅读

    第1506部 金光明经文句(6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文句》六卷。判三分云:夫三段者,不可杜断隔绝,序本序於正通,序则有三义,正本正於序通,正亦三义。通本通於正序,通亦三义。上中下语皆善故,又众生得道,根性不同,何容序无滋味,流通歇末耶!今从如是我闻,入寿量品,讫天龙集信相菩萨室,为序段。从尔时四佛下讫空品,正说段。从四王品下讫经,流通段。序有三义:一次绪,谓如是我闻等。二叙述,谓是时如来等。三发起,谓其室自然广博等,正宗中,寿量明常果为宗,常果契性,性即是体,二义宛然。忏悔品灭恶,赞叹品生善,空品导成,即是经用也。流通品凡为七意,四天王至散脂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人王,弘宣此经(一)。正论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经,天王佑助,亦是示往日弘经方轨(二)。鬼神品,明听经功德(三)。授记品,证听经功德不虚(四)。除病流水二品,引昔听经之功德,证今护持之非谬(五)。舍身品,引昔行经不惜躯命,戒劝师弟勿吝法财(六)。赞佛品,明诸菩萨称扬佛法,能宣所宣,利益深重(七)。

    10次阅读
  47. 金光明经文句记(10卷)

    第1507部
    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

    《金光明经文句记》十卷。即释文句也。

    105次阅读

    第1507部 金光明经文句记(10卷)

    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

    《金光明经文句记》十卷。即释文句也。

    105次阅读
  48. 菩萨戒义疏(2卷)

    第1508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菩萨戒义疏》二卷。三重玄义,第一释名,初明人名,次辨法号,后明阶位。第二出体,初明无作,二明止行二善。第三料简,一须信心,二无三障,三人法为缘。就文为三,从初偈长行讫清净者为序,次十重讫现在菩萨今诵为正说,余尽卷为劝说流通。

    7次阅读

    第1508部 菩萨戒义疏(2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菩萨戒义疏》二卷。三重玄义,第一释名,初明人名,次辨法号,后明阶位。第二出体,初明无作,二明止行二善。第三料简,一须信心,二无三障,三人法为缘。就文为三,从初偈长行讫清净者为序,次十重讫现在菩萨今诵为正说,余尽卷为劝说流通。

    7次阅读
  49. 历代三宝纪(1卷)

    第1509部
    隋翻经学士成都费长房譔

    《历代三宝纪》一卷。隋翻经学士费长房撰。首以编年,叙自周已来,佛生灭、译经获瑞像等事迹。次编类,译历代经,及译人事迹。次类大小乘经目。次《开皇三宝》总录。次帝年,次代录,次入藏经,次总目。

    15次阅读

    第1509部 历代三宝纪(1卷)

    隋翻经学士成都费长房譔

    《历代三宝纪》一卷。隋翻经学士费长房撰。首以编年,叙自周已来,佛生灭、译经获瑞像等事迹。次编类,译历代经,及译人事迹。次类大小乘经目。次《开皇三宝》总录。次帝年,次代录,次入藏经,次总目。

    15次阅读
  50. 请观音经疏(1卷)

    第1510部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

    《请观音经疏》一卷。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生诸佛前,名正宗分。从佛说是已,讫文。名流通分。

    28次阅读

    第1510部 请观音经疏(1卷)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弟子顶法师记

    《请观音经疏》一卷。从人法以为名,灵知寂照法身为体,感应为宗,救危拔苦为用,大乘为教相。从如是,至令得无患,是序分。从尔时佛告,至生诸佛前,名正宗分。从佛说是已,讫文。名流通分。

    28次阅读
  51. 四教义(6卷)

    第1511部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

    《四教义》六卷。第一释四教名,为五:一正释,二核定,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诠。为四: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第三明四门入理,为五: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为六:一约三藏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二约通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三约别教位,明净无垢称义;四约圆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五约五味以结成;六明经论教多少。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此三科未说,盖是维摩诘经玄义少分也。

    42次阅读

    第1511部 四教义(6卷)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智顗撰

    《四教义》六卷。第一释四教名,为五:一正释,二核定,三引证,四料简,五明经论用教多少不同。第二辨所诠。为四:一约四谛理,二约三谛理,三约二谛理,四约一谛理第三明四门入理,为五:一略辨四门相,二正明四门入理,三悉檀起四门教,四约十法成门义,五信法两行四行不同。第四明判位不同。为六:一约三藏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二约通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三约别教位,明净无垢称义;四约圆教位,明净无垢称义;五约五味以结成;六明经论教多少。第五明权实。第六约观心。第七通诸经论。此三科未说,盖是维摩诘经玄义少分也。

    42次阅读
  52. 众经目录(6卷)

    第1512部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众经目录》五卷。唐释静泰撰。凡二千余部,六千余卷。一、单本。二、重翻至六翻,及《圣贤集传》。三、入藏及别生。四、疑伪。五、阙本。凡经各有纸数。

    69次阅读

    第1512部 众经目录(6卷)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

    《众经目录》五卷。唐释静泰撰。凡二千余部,六千余卷。一、单本。二、重翻至六翻,及《圣贤集传》。三、入藏及别生。四、疑伪。五、阙本。凡经各有纸数。

    69次阅读
  53. 众经目录(7卷)

    第1513部
    隋翻经沙门法经等奉勑撰

    《众经目录》七卷。隋僧法经等撰。类次众经、律、论,一译、再译、数译、失译,及重出、别生疑伪。(别生,谓抄出别行。)

    91次阅读

    第1513部 众经目录(7卷)

    隋翻经沙门法经等奉勑撰

    《众经目录》七卷。隋僧法经等撰。类次众经、律、论,一译、再译、数译、失译,及重出、别生疑伪。(别生,谓抄出别行。)

    91次阅读
  54. 大般涅槃经疏(35卷)

    第1514部
    隋章安顶法师撰 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分文为五:一召请涅槃众,从初如是讫流血洒地。二开演涅槃施,从纯陀讫大众问。三示涅槃行,从现病讫德王。四问答涅槃义,从师子吼讫品。五折摄涅槃用,从迦叶讫经。

    426次阅读

    第1514部 大般涅槃经疏(35卷)

    隋章安顶法师撰 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

    《大般涅槃经疏》十八卷。分文为五:一召请涅槃众,从初如是讫流血洒地。二开演涅槃施,从纯陀讫大众问。三示涅槃行,从现病讫德王。四问答涅槃义,从师子吼讫品。五折摄涅槃用,从迦叶讫经。

    426次阅读
  55. 大般涅槃经玄义(2卷)

    第1515部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此经若依梵本,具云摩诃般涅槃那修多罗。摩诃言大,般涅槃那,此翻灭度。释此三字,具依两义:一别。二通。别释者,大即法身。故此经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若虚空,其性即法性,法性即法身也。灭者,即是解脱,解脱二种烦恼,生死永灭,免斯因果患累,即解脱义也。所言度者,即是摩诃般若,故大论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当知别以三字标今经之目,即是三德之异名也。通释大者,谓大法身,大般若,大解脱也。灭者,即是三德皆寂灭也。度者,即是三德皆究竟圆满也。故通以三字标名,表三德皆大寂灭究竟也。别通之义虽殊,然并是用非果之果,无上秘密之极果,以标一教之首也。复云大若虚空,不因小相。又其性广博,多所容受。又名不可思议诸佛之法界,是为三义释大也。灭者,灭二十五有,及虚伪物,又得二十五王三昧,种种示现,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为三义释灭也。度者,度於不度,又度於度,又度此彼之彼岸,亦度非此非彼之彼岸,譬如神龟,水陆俱度,是为三义释度也。总揽三法,三目、三点,名大般涅槃,金刚宝藏,满足无缺,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微妙秘密,以当其体,常住不变,恒安清凉,不老不死,以当其宗,置毒佛性,遍五味中,味味杀人,震大毒鼓,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八大自在我,以当其用,常住二字,无上醍醐,与诸典别,决定之吼,以当其教,名含,体摄,常宗,毒用,极教之相也。

    5次阅读

    第1515部 大般涅槃经玄义(2卷)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

    《大般涅槃经玄义》二卷。此经若依梵本,具云摩诃般涅槃那修多罗。摩诃言大,般涅槃那,此翻灭度。释此三字,具依两义:一别。二通。别释者,大即法身。故此经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若虚空,其性即法性,法性即法身也。灭者,即是解脱,解脱二种烦恼,生死永灭,免斯因果患累,即解脱义也。所言度者,即是摩诃般若,故大论云:信为能入,智为能度。当知别以三字标今经之目,即是三德之异名也。通释大者,谓大法身,大般若,大解脱也。灭者,即是三德皆寂灭也。度者,即是三德皆究竟圆满也。故通以三字标名,表三德皆大寂灭究竟也。别通之义虽殊,然并是用非果之果,无上秘密之极果,以标一教之首也。复云大若虚空,不因小相。又其性广博,多所容受。又名不可思议诸佛之法界,是为三义释大也。灭者,灭二十五有,及虚伪物,又得二十五王三昧,种种示现,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是为三义释灭也。度者,度於不度,又度於度,又度此彼之彼岸,亦度非此非彼之彼岸,譬如神龟,水陆俱度,是为三义释度也。总揽三法,三目、三点,名大般涅槃,金刚宝藏,满足无缺,不纵不横,不并不别,微妙秘密,以当其体,常住不变,恒安清凉,不老不死,以当其宗,置毒佛性,遍五味中,味味杀人,震大毒鼓,虽无心欲闻,闻之皆死。八大自在我,以当其用,常住二字,无上醍醐,与诸典别,决定之吼,以当其教,名含,体摄,常宗,毒用,极教之相也。

    5次阅读
  56.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5卷)

    第1516部
    宋钱唐沙门释智圆述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

    90次阅读

    第1516部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5卷)

    宋钱唐沙门释智圆述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四卷。

    90次阅读
  57. 辩正论(11卷)

    第1517部
    唐沙门释法琳撰 东宫学士陈子良注

    《辩正论》十卷。唐释法琳撰,陈子良序,并注。以道士李冲𡖖、刘进喜等谤法,乃作此论。三教治道,一;十代奉佛,二;佛道先后,三;释李师资,四;十喻,五;九箴,六;气为道本,七;信毁交报,八;品藻众书,九;出道伪缪,十;历世相承,十一;归心有地,十二。

    21次阅读

    第1517部 辩正论(11卷)

    唐沙门释法琳撰 东宫学士陈子良注

    《辩正论》十卷。唐释法琳撰,陈子良序,并注。以道士李冲𡖖、刘进喜等谤法,乃作此论。三教治道,一;十代奉佛,二;佛道先后,三;释李师资,四;十喻,五;九箴,六;气为道本,七;信毁交报,八;品藻众书,九;出道伪缪,十;历世相承,十一;归心有地,十二。

    21次阅读
  58.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4卷)

    第1518部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38次阅读

    第1518部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4卷)

    唐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五,起教前后第六,决择其意第七,施设异相第八,所诠差别第九,义理分齐第十。

    38次阅读
  59.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2卷)

    第1519部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一、三宝章,略作八门;二、流转章,略作十门;三、法界缘起,略陈四门;四、圆音章,略作四门;五、法身章,四门分别;六、十世章,义作二门;七、玄义章,又分十门。

    46次阅读

    第1519部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2卷)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二卷。一、三宝章,略作八门;二、流转章,略作十门;三、法界缘起,略陈四门;四、圆音章,略作四门;五、法身章,四门分别;六、十世章,义作二门;七、玄义章,又分十门。

    46次阅读
  60.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2卷)

    第1520部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一显一体:谓自性清净圆明体。二起二用:谓海印森罗常住用,法界圆明自在用。三示三遍:谓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含容空有遍。四行四德:谓随缘妙用无方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谓照法清虚离缘止,观人寂怕绝欲止,性起繁兴法尔止,定光显现无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观:谓摄境归心真空观,从心现境妙有观,心境秘密圆融观,智身影现众缘观,多身入一镜像观,主伴互现帝网观。后有净源序。

    4次阅读

    第1520部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2卷)

    唐大荐福寺翻经沙门法藏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一显一体:谓自性清净圆明体。二起二用:谓海印森罗常住用,法界圆明自在用。三示三遍:谓一尘普周法界遍,一尘出生无尽遍,一尘含容空有遍。四行四德:谓随缘妙用无方德,威仪住持有则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普代众生受苦德。五入五止:谓照法清虚离缘止,观人寂怕绝欲止,性起繁兴法尔止,定光显现无念止,事理玄通非相止。六起六观:谓摄境归心真空观,从心现境妙有观,心境秘密圆融观,智身影现众缘观,多身入一镜像观,主伴互现帝网观。后有净源序。

    4次阅读
  61. 华严金师子章(2卷)

    第1521部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金师子章》一卷。因对武后问,借庭前金师子为喻,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显华严教观。

    8次阅读

    第1521部 华严金师子章(2卷)

    京大荐福寺沙门法藏述

    《华严金师子章》一卷。因对武后问,借庭前金师子为喻,初明缘起,二辨色空,三约三性,四显无相,五说无生,六论五教,七勒十玄,八括六相,九成菩提,十入涅槃,以显华严教观。

    8次阅读
  62. 华严法界玄镜(2卷)

    第1522部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即释法界观门。

    40次阅读

    第1522部 华严法界玄镜(2卷)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华严法界玄镜》二卷。即释法界观门。

    40次阅读
  63. 天台八教大意(1卷)

    第1523部
    天台沙门灌顶撰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归,咸宗一妙佛之知见,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为实施权,故分乎八。顿、渐、秘密、不定、化之仪式,譬如药方,藏、通、别、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

    15次阅读

    第1523部 天台八教大意(1卷)

    天台沙门灌顶撰

    《天台八教大意》一卷。前佛后佛,自行化他,究其旨归,咸宗一妙佛之知见,但机缘差品,应物现形,为实施权,故分乎八。顿、渐、秘密、不定、化之仪式,譬如药方,藏、通、别、圆所化之法,譬如药味。

    15次阅读
  64. 破邪论(4卷)

    第1524部
    唐沙门释法琳撰

    《破邪论》二卷。唐释法琳撰。难傅奕所陈毁佛法事。上皇太子并秦王,各有启冠篇首。

    12次阅读

    第1524部 破邪论(4卷)

    唐沙门释法琳撰

    《破邪论》二卷。唐释法琳撰。难傅奕所陈毁佛法事。上皇太子并秦王,各有启冠篇首。

    12次阅读
  65.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6卷)

    第1525部
    唐释道宣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西明寺释氏撰。叙历代僧与道士对辩胜负。

    114次阅读

    第1525部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6卷)

    唐释道宣撰

    《集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四卷。西明寺释氏撰。叙历代僧与道士对辩胜负。

    114次阅读
  66.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1卷)

    第1526部
    唐沙门智升撰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叙佛法初来,道士比较胜负事。

    5次阅读

    第1526部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1卷)

    唐沙门智升撰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叙佛法初来,道士比较胜负事。

    5次阅读
  67. 佛说阿弥陀经疏(1卷)

    第1527部
    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佛说阿弥陀经疏》一卷。三门分别:初述大意,二释经宗致,三入文释。(正宗分中,以发菩提心,释多善根福德因缘,名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为助行。)

    16次阅读

    第1527部 佛说阿弥陀经疏(1卷)

    唐海东新罗国沙门元晓述

    《佛说阿弥陀经疏》一卷。三门分别:初述大意,二释经宗致,三入文释。(正宗分中,以发菩提心,释多善根福德因缘,名为正行,一日乃至七日持名,名为助行。)

    16次阅读
  68. 大唐内典录(19卷)

    第1528部
    唐沙门释道宣撰

    《大唐内典录》十卷。西明寺释氏道宣撰。序历代所译经,次分大小乘,次入藏,次数译从一,次别出摄归本部,次阙本,次注解,次流化,次疑伪,次录目,终次应感。

    267次阅读

    第1528部 大唐内典录(19卷)

    唐沙门释道宣撰

    《大唐内典录》十卷。西明寺释氏道宣撰。序历代所译经,次分大小乘,次入藏,次数译从一,次别出摄归本部,次阙本,次注解,次流化,次疑伪,次录目,终次应感。

    267次阅读
  69.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4卷)

    第1529部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三卷。道宣律师撰。一、述见诸天问答教迹、戒律事。二、述历代瑞像。三、初述圣寺,次述圣教,末述神僧事。

    8次阅读

    第1529部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4卷)

    唐终南山释道宣撰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三卷。道宣律师撰。一、述见诸天问答教迹、戒律事。二、述历代瑞像。三、初述圣寺,次述圣教,末述神僧事。

    8次阅读
  70. 大唐西域记(13卷)

    第1530部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奘法师译,沙门辩机撰。叙西域诸国风土、城邑,兴废佛法遗迹。

    303次阅读

    第1530部 大唐西域记(13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总持寺沙门辩机撰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奘法师译,沙门辩机撰。叙西域诸国风土、城邑,兴废佛法遗迹。

    303次阅读
  71.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1卷)

    第1531部
    唐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叙玄奘法师取经事。

    353次阅读

    第1531部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1卷)

    唐沙门慧立本释彦悰笺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叙玄奘法师取经事。

    353次阅读
  72. 法苑珠林(103卷)

    第1532部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法苑珠林》一百卷。释道世撰。始从劫量,终乎杂记,部类之前,各序别论,令覧者就门随部,如提纲领焉。

    2122次阅读

    第1532部 法苑珠林(103卷)

    唐西明寺沙门释道世撰

    《法苑珠林》一百卷。释道世撰。始从劫量,终乎杂记,部类之前,各序别论,令覧者就门随部,如提纲领焉。

    2122次阅读
  73. 诸经要集(32卷)

    第1533部
    唐西明寺沙门道世撰

    《诸经要集》二十卷。唐西明寺释道世,集三宝等三十部,序决教法、修行仪轨、罪福果报等。诸经要义,各以类从,因述劝诫。

    439次阅读

    第1533部 诸经要集(32卷)

    唐西明寺沙门道世撰

    《诸经要集》二十卷。唐西明寺释道世,集三宝等三十部,序决教法、修行仪轨、罪福果报等。诸经要义,各以类从,因述劝诫。

    439次阅读
  74.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5卷)

    第1534部
    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㲀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开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诵准提咒法,然与准提三译,及尊那经,并不全合。

    42次阅读

    第1534部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5卷)

    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㲀集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二卷。开示修行一真大法界心,及持诵准提咒法,然与准提三译,及尊那经,并不全合。

    42次阅读
  75. 十门辩惑论(2卷)

    第1535部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

    《十门辩惑论》二卷。唐大慈寺释复礼,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𥡴疑。十门:一、通力上感。二、应形俯化。三、净秽二别。四、迷悟见殊。五、显实得记。六、反经赞道。七、观业救舍。八、随教抑扬。九、化佛隐显。十、圣王兴替。

    18次阅读

    第1535部 十门辩惑论(2卷)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复礼撰

    《十门辩惑论》二卷。唐大慈寺释复礼,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𥡴疑。十门:一、通力上感。二、应形俯化。三、净秽二别。四、迷悟见殊。五、显实得记。六、反经赞道。七、观业救舍。八、随教抑扬。九、化佛隐显。十、圣王兴替。

    18次阅读
  76.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2卷)

    第1536部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沙门义净自西国还,在南海室利弗逝国撰《寄归》。叙中国及交州新罗往天竺求法僧,大抵多病难,及住不回者。及那烂陀寺图。

    20次阅读

    第1536部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2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撰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唐沙门义净自西国还,在南海室利弗逝国撰《寄归》。叙中国及交州新罗往天竺求法僧,大抵多病难,及住不回者。及那烂陀寺图。

    20次阅读
  77. 南海寄归内法传(4卷)

    第1537部
    唐三藏沙门义净撰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唐三藏义净撰。用西域所见僧律仪,依根本律,集四十章,以证东土违失。

    150次阅读

    第1537部 南海寄归内法传(4卷)

    唐三藏沙门义净撰

    《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唐三藏义净撰。用西域所见僧律仪,依根本律,集四十章,以证东土违失。

    150次阅读
  78. 开元释教录(30卷)

    第1538部
    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释智升撰。前十卷,总序历代所译经律论目。后十卷,分大小乘经论集有译无译、阙本疑伪、别生异名重载,亦有增损拾遗。

    450次阅读

    第1538部 开元释教录(30卷)

    唐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释智升撰。前十卷,总序历代所译经律论目。后十卷,分大小乘经论集有译无译、阙本疑伪、别生异名重载,亦有增损拾遗。

    450次阅读
  79. 开元释教录略出(5卷)

    第1539部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即前入藏录,用千字文编定。

    8次阅读

    第1539部 开元释教录略出(5卷)

    唐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开元释教录略出》四卷。即前入藏录,用千字文编定。

    8次阅读
  80. 甄正论(3卷)

    第1540部
    唐佛授记寺沙门玄嶷撰

    《甄正论》三卷。僧立薿撰。辩“灵宝”、“化胡”等经虚伪。

    54次阅读

    第1540部 甄正论(3卷)

    唐佛授记寺沙门玄嶷撰

    《甄正论》三卷。僧立薿撰。辩“灵宝”、“化胡”等经虚伪。

    54次阅读
  81. 说罪要行法(1卷)

    第1541部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说罪要行法》一卷。三藏义净撰。半月、月尽,忆所犯罪,说罪自忏。

    8次阅读

    第1541部 说罪要行法(1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说罪要行法》一卷。三藏义净撰。半月、月尽,忆所犯罪,说罪自忏。

    8次阅读
  82. 受用三水要行法(1卷)

    第1542部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受用三水要行法》一卷。三藏义净撰。依圣教及西土现所行律。

    1次阅读

    第1542部 受用三水要行法(1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撰

    《受用三水要行法》一卷。三藏义净撰。依圣教及西土现所行律。

    1次阅读
  83. 护命放生轨仪法(1卷)

    第1543部
    唐三藏法师义净譔

    《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三藏义净撰。

    15次阅读

    第1543部 护命放生轨仪法(1卷)

    唐三藏法师义净譔

    《护命放生轨仪法》一卷。三藏义净撰。

    15次阅读
  84. 永嘉集(3卷)

    第1544部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永嘉集》一卷。分十门:慕道志仪第一。戒憍奢意第二。净修三业第三。奢摩他颂第四。毗婆舍那颂第五。优毕叉颂第六。三乘渐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劝友人书第九。发愿文第十。幽溪法师新定十门:皈敬三宝第一。发弘誓愿第二。亲近师友第三。衣食警戒第四。净修三业第五。三乘渐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简示偏圆第八。正修止观第九。观心十门第十。

    5次阅读

    第1544部 永嘉集(3卷)

    唐庆州刺史魏静述

    《永嘉集》一卷。分十门:慕道志仪第一。戒憍奢意第二。净修三业第三。奢摩他颂第四。毗婆舍那颂第五。优毕叉颂第六。三乘渐次第七。事理不二第八。劝友人书第九。发愿文第十。幽溪法师新定十门:皈敬三宝第一。发弘誓愿第二。亲近师友第三。衣食警戒第四。净修三业第五。三乘渐次第六。事理不二第七。简示偏圆第八。正修止观第九。观心十门第十。

    5次阅读
  85.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51卷)

    第1545部
    唐方山长者李通玄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四十九卷。题合论后云:予友新𤨔子数向予赞《华严合论》,封崇和尚为予於古寺中购得之。乃宋淳佑初刻梓,迄今更代且三百余禩矣。而书存时家居杜门,辄焚香静坐,展卷批对,既而神与理相会,言与心俱忘。义之所解,见之所及,如入海中,蓬莱方丈。诸琳琅珠玉触目,𣼛前华藏,仙音遍周法界,至於水穷山尽,尤愈出而愈奇,人世纤尘,无所㸃染。又如游忉利夜摩天宫,坐身金色光中,空洞寥廓,得大自在,非言想可及。顾尝试之,以无思体智照之,则得以情量,测之则乖。若此,岂不如匡庐竹林之隐现。世人可以无心见,不可以有心求者哉!呜呼,妙矣!旧传长者著论时,齿光代烛,天女给侍,伏虎负经,神龙化泉。此特修母致子,君子存而不论。宋无尽居士称长者世家莫得而详殆,文殊普贤之幻有也,岂不然哉!予既幸是希有难得之遇。於会意处辄命童子采录数语,置诸座右。既终乃成帙焉,恐其久而湮也。携而刻诸章江之濵,传云不见异人,当观异书长者真异人也。谓合论非异书乎哉!

    301次阅读

    第1545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51卷)

    唐方山长者李通玄造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四十九卷。题合论后云:予友新𤨔子数向予赞《华严合论》,封崇和尚为予於古寺中购得之。乃宋淳佑初刻梓,迄今更代且三百余禩矣。而书存时家居杜门,辄焚香静坐,展卷批对,既而神与理相会,言与心俱忘。义之所解,见之所及,如入海中,蓬莱方丈。诸琳琅珠玉触目,𣼛前华藏,仙音遍周法界,至於水穷山尽,尤愈出而愈奇,人世纤尘,无所㸃染。又如游忉利夜摩天宫,坐身金色光中,空洞寥廓,得大自在,非言想可及。顾尝试之,以无思体智照之,则得以情量,测之则乖。若此,岂不如匡庐竹林之隐现。世人可以无心见,不可以有心求者哉!呜呼,妙矣!旧传长者著论时,齿光代烛,天女给侍,伏虎负经,神龙化泉。此特修母致子,君子存而不论。宋无尽居士称长者世家莫得而详殆,文殊普贤之幻有也,岂不然哉!予既幸是希有难得之遇。於会意处辄命童子采录数语,置诸座右。既终乃成帙焉,恐其久而湮也。携而刻诸章江之濵,传云不见异人,当观异书长者真异人也。谓合论非异书乎哉!

    301次阅读
  86.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2卷)

    第1546部
    唐太原李通玄撰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叙云:《金刚般若经》,须菩提闻世尊言,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之福,於是泣下。其心岂不谓学者多以一身味着懈怠,故自为障阂乎!夫杂华具四天下微尘数偈,而其所诠者,如来普光明大智一法而已。亲近随顺此智者,戒、定、慧三法而已。以戒、定、慧观照方便破灭无明,一切众生弹指实证。故金刚藏菩萨曰:“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离,是谓成佛显诀,入法要旨。借令三世如来,重复宣示深奥,不能如毫末於此矣。其於利害去取,晓如白黑。其义理昭著,粲如日星。不知学者於戒、定、慧,何疑而不随顺?於无明烦恼,何恋而不𣓪遗乎?孟轲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今之知类者,吾特未见耳。岂密行暗证,隐实显玼,世不得而知欤?抑观力粗浮,习重境强,多遇缘而退欤?余切慕,思大智者,父子於道能遗虚名收实效,三十年间决期现证,皆获宿智通,入法华三昧,乳中之酪。此其验矣!呜呼,安得如南岳、天台两人者,与之增进此道哉!

    1次阅读

    第1546部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2卷)

    唐太原李通玄撰

    《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叙云:《金刚般若经》,须菩提闻世尊言,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不如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说之福,於是泣下。其心岂不谓学者多以一身味着懈怠,故自为障阂乎!夫杂华具四天下微尘数偈,而其所诠者,如来普光明大智一法而已。亲近随顺此智者,戒、定、慧三法而已。以戒、定、慧观照方便破灭无明,一切众生弹指实证。故金刚藏菩萨曰:“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离,是谓成佛显诀,入法要旨。借令三世如来,重复宣示深奥,不能如毫末於此矣。其於利害去取,晓如白黑。其义理昭著,粲如日星。不知学者於戒、定、慧,何疑而不随顺?於无明烦恼,何恋而不𣓪遗乎?孟轲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今之知类者,吾特未见耳。岂密行暗证,隐实显玼,世不得而知欤?抑观力粗浮,习重境强,多遇缘而退欤?余切慕,思大智者,父子於道能遗虚名收实效,三十年间决期现证,皆获宿智通,入法华三昧,乳中之酪。此其验矣!呜呼,安得如南岳、天台两人者,与之增进此道哉!

    1次阅读
  87.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4卷)

    第1547部
    门人法海等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韶州韦刺史,请师於大梵寺说法,师先说得法行由,次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并无相颂。次答实无功德之疑,次答愿生西方之问(要人净心则生净土,不是说无西方也)。次示定慧一体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次示教无顿渐,人有利钝。次示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次示坐禅实义。次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授无相忏悔,发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又说一体三身,及颂。

    35次阅读

    第1547部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4卷)

    门人法海等集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一卷。韶州韦刺史,请师於大梵寺说法,师先说得法行由,次说摩诃般若波罗密义,并无相颂。次答实无功德之疑,次答愿生西方之问(要人净心则生净土,不是说无西方也)。次示定慧一体不二。次示一行三昧。次示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为自缚。次示教无顿渐,人有利钝。次示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次示坐禅实义。次传自性五分法身香,授无相忏悔,发四弘誓愿,授无相三归依戒,又说一体三身,及颂。

    35次阅读
  88. 止观大意(1卷)

    第1548部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

    《止观大意》一卷。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初叙祖承,二叙教观,先叙教,次叙观。

    18次阅读

    第1548部 止观大意(1卷)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

    《止观大意》一卷。因员外李华欲知止观大意,略报纲要。初叙祖承,二叙教观,先叙教,次叙观。

    18次阅读
  89. 始终心要(1卷)

    第1549部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

    《始终心要》一卷。

    1次阅读

    第1549部 始终心要(1卷)

    唐天台沙门释湛然述

    《始终心要》一卷。

    1次阅读
  90.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1卷)

    第1550部
    唐国清沙门湛然撰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一卷。撰香华礼拜等偈,以便运想,及逆顺十心略忏文等。

    10次阅读

    第1550部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1卷)

    唐国清沙门湛然撰

    《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一卷。撰香华礼拜等偈,以便运想,及逆顺十心略忏文等。

    10次阅读
  91. 集诸经礼忏悔文(4卷)

    第1551部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

    《集诸经礼忏悔文》四卷。唐释智升撰。集诸经礼佛赞偈,忏罪仪法,愿生净土。上卷末云:故信行禅师依经自行此法,以世无正文,故集此书。下卷,录比丘善导等所集愿生净土赞偈等。

    252次阅读

    第1551部 集诸经礼忏悔文(4卷)

    唐西崇福寺释智升撰

    《集诸经礼忏悔文》四卷。唐释智升撰。集诸经礼佛赞偈,忏罪仪法,愿生净土。上卷末云:故信行禅师依经自行此法,以世无正文,故集此书。下卷,录比丘善导等所集愿生净土赞偈等。

    252次阅读
  92. 十不二门(1卷)

    第1552部
    唐荆溪尊者湛然述

    《十不二门》一卷。一色心,二内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净,六依正,七自他,八三业,九权实,十受润。即《释签》中结释十妙文也。以是妙观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

    20次阅读

    第1552部 十不二门(1卷)

    唐荆溪尊者湛然述

    《十不二门》一卷。一色心,二内外,三修性,四因果,五染净,六依正,七自他,八三业,九权实,十受润。即《释签》中结释十妙文也。以是妙观大体,故后人录出别行。

    20次阅读
  93. 十不二门指要钞(3卷)

    第1553部
    宋东山沙门遵式述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叙曰:十不二门者,本出释签,岂须钞解,但斯宗讲者,或示或注,著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溪妙解,翻隐於时,天台圆宗,罔益於物,爰因讲次,对彼释之,命为指要钞焉。盖指介尔之心,为事理解行之要也。

    28次阅读

    第1553部 十不二门指要钞(3卷)

    宋东山沙门遵式述

    《十不二门指要钞》二卷。叙曰:十不二门者,本出释签,岂须钞解,但斯宗讲者,或示或注,著述云云,而事理未明,解行无托,荆溪妙解,翻隐於时,天台圆宗,罔益於物,爰因讲次,对彼释之,命为指要钞焉。盖指介尔之心,为事理解行之要也。

    28次阅读
  94. 金刚錍(2卷)

    第1554部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金刚錍》一卷。序曰:圆伊金錍,以抉四眼无明之膜,令一切处,悉见遮那佛性之指,偏权疑碎,加之以刚,假梦寄客,立以宾主,观者恕之。

    6次阅读

    第1554部 金刚錍(2卷)

    唐天台沙门湛然述

    《金刚錍》一卷。序曰:圆伊金錍,以抉四眼无明之膜,令一切处,悉见遮那佛性之指,偏权疑碎,加之以刚,假梦寄客,立以宾主,观者恕之。

    6次阅读
  95. 大方广佛华严经悬谈疏钞会本(38卷)

    第1555部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悬谈疏钞会本》三十八卷。

    539次阅读

    第1555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悬谈疏钞会本(38卷)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悬谈疏钞会本》三十八卷。

    539次阅读
  96. 华严会本悬谈会玄记(40卷)

    第1556部
    苍山再光寺比丘普瑞集

    《华严会本悬谈会玄记》四十卷。

    653次阅读

    第1556部 华严会本悬谈会玄记(40卷)

    苍山再光寺比丘普瑞集

    《华严会本悬谈会玄记》四十卷。

    653次阅读
  97.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220卷)

    第1557部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二百二十卷。

    3316次阅读

    第1557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220卷)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 唐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会本》二百二十卷。

    3316次阅读
  98.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会本(11卷)

    第1558部
    唐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随疏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会本》十卷。

    141次阅读

    第1558部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会本(11卷)

    唐圭峰草堂寺沙门宗密随疏钞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会本》十卷。

    141次阅读
  99. 折疑论(7卷)

    第1559部
    金䑓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

    《折疑论》五卷。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82次阅读

    第1559部 折疑论(7卷)

    金䑓大慈恩寺西域师子比丘述注

    《折疑论》五卷。叙问第一。圣生第二,言佛降诞之迹。问佛第三,答不称姓名而称佛之问。喻举第四,喻明佛经非是繁而不要。宗师第五,言古今帝王贤士皆宗师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论孝第七。拒毁第八。评仪第九。举问第十,答事鬼知死之问。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释谤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见第十四。随宜第十五。优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谓汉明以前,已先有知佛者。尊释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会名第二十,会同三教圣人之名。

    82次阅读
  100. 华严原人论解(9卷)

    第1560部
    长安大开元寺讲经论沙门圆觉述

    《华严原人论解》三卷。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直显真源第三(佛了义实相教),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一真源皆为正义)。

    11次阅读

    第1560部 华严原人论解(9卷)

    长安大开元寺讲经论沙门圆觉述

    《华严原人论解》三卷。斥迷执第一(习儒道者),斥偏浅第二(习佛不了义教者),直显真源第三(佛了义实相教),会通本末第四(会前所斥同一真源皆为正义)。

    11次阅读
  10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9卷)

    第1561部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二卷。裴休序云:今夫经、律、论三蔵之文,传于中国者五千余卷,其所诠者何也?戒定慧而已。修戒定慧而求者何也?圆觉而已。圆觉,一法也。张万行而求之者何?众生之根器异也。然则大蔵皆圆觉之经,此疏乃大蔵之疏也。罗五千轴之文,而以数卷之疏通之,岂不至蕳㢤?何言其繁也?及其断言语之道,息思想之心,忘能所灭影像,然后为得也,固不在诠表耳。”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狘之悲,修罗方瞋,诸天正乐。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而不为,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0次阅读

    第1561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9卷)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二卷。裴休序云:今夫经、律、论三蔵之文,传于中国者五千余卷,其所诠者何也?戒定慧而已。修戒定慧而求者何也?圆觉而已。圆觉,一法也。张万行而求之者何?众生之根器异也。然则大蔵皆圆觉之经,此疏乃大蔵之疏也。罗五千轴之文,而以数卷之疏通之,岂不至蕳㢤?何言其繁也?及其断言语之道,息思想之心,忘能所灭影像,然后为得也,固不在诠表耳。”呜呼!生灵之所以往来者,六道也。鬼神沈幽愁之苦,鸟兽怀獝狘之悲,修罗方瞋,诸天正乐。可以整心虑、趣菩提,唯人道为能耳。人而不为,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10次阅读
  102. 圆觉经略疏之钞(26卷)

    第1562部
    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扵大钞略出

    《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279次阅读

    第1562部 圆觉经略疏之钞(26卷)

    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扵大钞略出

    《圆觉经略疏之钞》二十五卷。将释此经,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权实对辨,四分齐幽深,五所被机宜,六能诠体性,七宗趣通别,八修证阶差,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279次阅读
  103.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15卷)

    第1563部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三卷。序曰:今此经者,顿之类欤?故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曼殊大士创问本起之因,薄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我人,谁受轮转?种种幻化,生於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渐竭爱源,金无重矿。理绝修证,智似阶差,觉前前非,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廐良驹,已𢳸鞭影;薶尘大宝,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真假俱入。诸轮𦂶互,单复圆修。四相濳神,非觉𨔻拒。四病出体,心华发明。复令长中下期,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互习,业障、惑障而销亡。成就慧身,静极觉遍,百千世界佛境现前。是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胜河沙小乘。实由无法不持、无机不被者也。

    18次阅读

    第1563部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15卷)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三卷。序曰:今此经者,顿之类欤?故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曼殊大士创问本起之因,薄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我人,谁受轮转?种种幻化,生於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沉;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渐竭爱源,金无重矿。理绝修证,智似阶差,觉前前非,名后后位,况妄忘起灭,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廐良驹,已𢳸鞭影;薶尘大宝,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真假俱入。诸轮𦂶互,单复圆修。四相濳神,非觉𨔻拒。四病出体,心华发明。复令长中下期,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互习,业障、惑障而销亡。成就慧身,静极觉遍,百千世界佛境现前。是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胜河沙小乘。实由无法不持、无机不被者也。

    18次阅读
  104. 盂兰盆经疏(1卷)

    第1564部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宋晋水沙门净源录疏注经

    《盂兰盆经疏》一卷。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然以大乘法门,判作人天乘摄,可谓深经浅解,未免堕依文解义之咎矣。

    1次阅读

    第1564部 盂兰盆经疏(1卷)

    唐充国沙门宗密述 宋晋水沙门净源录疏注经

    《盂兰盆经疏》一卷。一教起所因,二藏乘所摄,三辨定宗旨,四正解经文。然以大乘法门,判作人天乘摄,可谓深经浅解,未免堕依文解义之咎矣。

    1次阅读
  105. 禅源诸诠集(8卷)

    第1565部
    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四卷。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后会为一味,以息斗诤。意则美矣,惜其未尽善也。夫论宗意教意,则不可有三。此圭公所知也。若论宗门教门,则非止局三。此圭公所昧也。又彼云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意虽最圆妙,然其趋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此则似仅涉猎次第禅门,及童蒙止观二书,绝未睹见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者矣。今据大乘止观,摩诃止观,何尝不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乎。又彼云诸部般若千余卷经,及中百门论等,皆说破相教,智度论百余卷,亦说此理。但论主通达不执,故复将大小乘法相,潜同后一真性宗。今问:智论,中论,皆龙树所造也。何以一执一不执乎。又龙树尚能通达不执,潜通后宗。佛说般若,岂反有执,止名破相乎。般若经云:菩萨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谓之唯说破相,可乎。又彼云:心是名,知是体。譬如水是名,湿是体。尤为可笑。夫说水,口固不湿,即说湿,口岂湿哉。说心,固不得体,即说知,岂便得体哉。故古人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而圭公乃於能诠文字,妄分亲疏,何耶?又彼云:法华且收二乘,至涅槃经,方普收六道。尤为可笑。调达授记,不收地狱乎。龙女成佛,不收畜生乎。妙庄悟道,不收邪见乎。散心称名,童子聚沙,不收人天乎。又彼云:破相止说二谛,性宗则为三谛,是诚未究七种二谛五种三谛之旨者也。呜呼!浅矣。

    37次阅读

    第1565部 禅源诸诠集(8卷)

    圭峰山沙门宗密述

    《禅源诸诠集》四卷。亦名《禅那理行诸诠集》。圭峰山沙门宗密述。今但存序,大意先判三宗三教,然后会为一味,以息斗诤。意则美矣,惜其未尽善也。夫论宗意教意,则不可有三。此圭公所知也。若论宗门教门,则非止局三。此圭公所昧也。又彼云南岳天台,依三谛之理,修三止三观。教意虽最圆妙,然其趋入门户次第,亦只是前之诸禅行相,此则似仅涉猎次第禅门,及童蒙止观二书,绝未睹见大乘止观,摩诃止观者矣。今据大乘止观,摩诃止观,何尝不顿同佛体,迥异诸门乎。又彼云诸部般若千余卷经,及中百门论等,皆说破相教,智度论百余卷,亦说此理。但论主通达不执,故复将大小乘法相,潜同后一真性宗。今问:智论,中论,皆龙树所造也。何以一执一不执乎。又龙树尚能通达不执,潜通后宗。佛说般若,岂反有执,止名破相乎。般若经云:菩萨欲具足一切佛法者,当学般若。谓之唯说破相,可乎。又彼云:心是名,知是体。譬如水是名,湿是体。尤为可笑。夫说水,口固不湿,即说湿,口岂湿哉。说心,固不得体,即说知,岂便得体哉。故古人云: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又云:知之一字,众祸之门。而圭公乃於能诠文字,妄分亲疏,何耶?又彼云:法华且收二乘,至涅槃经,方普收六道。尤为可笑。调达授记,不收地狱乎。龙女成佛,不收畜生乎。妙庄悟道,不收邪见乎。散心称名,童子聚沙,不收人天乎。又彼云:破相止说二谛,性宗则为三谛,是诚未究七种二谛五种三谛之旨者也。呜呼!浅矣。

    37次阅读
  106. 注华严法界观门(3卷)

    第1566部
    唐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前后有裴休、净源二序。

    3次阅读

    第1566部 注华严法界观门(3卷)

    唐圭峰兰若沙门宗密注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前后有裴休、净源二序。

    3次阅读
  107. 黄檗传心法要(2卷)

    第1567部
    河东裴休集并序

    《黄檗传心法要》二卷。

    6次阅读

    第1567部 黄檗传心法要(2卷)

    河东裴休集并序

    《黄檗传心法要》二卷。

    6次阅读
  108.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3卷)

    第1568部
    京大兴福寺沙门宗密述 长水沙门子璇治定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三卷。科经约天亲,释义兼无著,傍及余论疏,但可云纂,亦自云要。

    4次阅读

    第1568部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3卷)

    京大兴福寺沙门宗密述 长水沙门子璇治定

    《金刚般若经疏论纂要》三卷。科经约天亲,释义兼无著,傍及余论疏,但可云纂,亦自云要。

    4次阅读
  109.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7卷)

    第1569部
    长水沙门子璇录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七卷。石壁於纂要,别为广录,今师病其繁长,更为刊定。

    57次阅读

    第1569部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7卷)

    长水沙门子璇录

    《金刚经纂要刊定记》七卷。石壁於纂要,别为广录,今师病其繁长,更为刊定。

    57次阅读
  110. 慈悲水忏法(6卷)

    第1570部

    《慈悲水忏法》三卷。

    75次阅读

    第1570部 慈悲水忏法(6卷)

    《慈悲水忏法》三卷。

    75次阅读
  111.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1卷)

    第1571部
    宋霅川沙门仁岳撰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一卷。一法式,二观想,三礼赞,四持诵,五忏愿,六证验,七释疑。

    14次阅读

    第1571部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1卷)

    宋霅川沙门仁岳撰

    《观自在菩萨如意轮咒课法并序》一卷。一法式,二观想,三礼赞,四持诵,五忏愿,六证验,七释疑。

    14次阅读
  112.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1卷)

    第1572部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龙藏未录具体内容。

    2次阅读

    第1572部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1卷)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龙藏未录具体内容。

    2次阅读
  113.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1卷)

    第1573部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缘起第一,按文开章以定铨次第二,别明礼请洒散二法第三,略明能请及所求离过第四,总示事理观慧所依第五,补助正修十科事仪第六:一严净道场、二清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召请诵咒、五赞叹述意、六称名散洒、七礼敬三宝、八修行五悔、九旋绕自归、十唱诵金光明典。

    2次阅读

    第1573部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1卷)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一卷。缘起第一,按文开章以定铨次第二,别明礼请洒散二法第三,略明能请及所求离过第四,总示事理观慧所依第五,补助正修十科事仪第六:一严净道场、二清净三业、三香华供养、四召请诵咒、五赞叹述意、六称名散洒、七礼敬三宝、八修行五悔、九旋绕自归、十唱诵金光明典。

    2次阅读
  114. 往生净土忏愿仪(1卷)

    第1574部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15次阅读

    第1574部 往生净土忏愿仪(1卷)

    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

    《往生净土忏愿仪》一卷。沙门遵式,辄采大本无量寿经,及称赞净土等诸大乘经,集此方法,流布诸后,普结净缘。一严净道场,二明方便法,三明正修意,四烧香散华,五礼请法,六赞叹法,七礼佛法,八忏愿法,九旋诵法,十坐禅法。

    15次阅读
  115.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1卷)

    第1575部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10次阅读

    第1575部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1卷)

    宋耆山沙门遵式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一卷。第一决疑门:一疑师,二疑法,三疑自,今并决之。第二行愿门:一礼忏门(即世称小净土忏),二十念门,三系缘门,四众福门。

    10次阅读
  116.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1卷)

    第1576部
    宋东山沙门遵式始於天台国清集 於四明大靁山兰若再治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绕,十诵经。

    2次阅读

    第1576部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1卷)

    宋东山沙门遵式始於天台国清集 於四明大靁山兰若再治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一卷。叙缘起第一。明正意第二,一庄严道场,二作礼,三烧香散华,四系念数息,五召请,六具杨枝净水,七诵三咒,八披陈忏悔,九礼拜旋绕,十诵经。

    2次阅读
  117. 金光明最胜忏仪(1卷)

    第1577部
    宋传天台教观四明沙门知礼集

    《金光明最胜忏仪》一卷。大段与《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同,而观慧文略。

    5次阅读

    第1577部 金光明最胜忏仪(1卷)

    宋传天台教观四明沙门知礼集

    《金光明最胜忏仪》一卷。大段与《金光明忏法补助仪》同,而观慧文略。

    5次阅读
  118.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1卷)

    第1578部
    法孙继忠集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一卷。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於浙阳讲主昭上人。

    3次阅读

    第1578部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1卷)

    法孙继忠集

    《法智遗编观心二百问》一卷。四明沙门,谨用为法之心,问义於浙阳讲主昭上人。

    3次阅读
  119.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1卷)

    第1579部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申诚,七作礼,八发愿持咒,九忏悔,十修观行。

    3次阅读

    第1579部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1卷)

    宋四明沙门知礼集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一严道场,二净三业,三结界,四修供养,五请三宝诸天,六赞叹申诚,七作礼,八发愿持咒,九忏悔,十修观行。

    3次阅读
  120. 礼法华经仪式(1卷)

    第1580部

    《礼法华经仪式》一卷。

    4次阅读

    第1580部 礼法华经仪式(1卷)

    《礼法华经仪式》一卷。

    4次阅读
  121. 修忏要旨(1卷)

    第1581部
    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

    《修忏要旨》一卷。初通叙四行,二正明法华,三结归止观。

    10次阅读

    第1581部 修忏要旨(1卷)

    宋四明沙门释知礼述

    《修忏要旨》一卷。初通叙四行,二正明法华,三结归止观。

    10次阅读
  122.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2卷)

    第1582部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一卷。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绕。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

    25次阅读

    第1582部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2卷)

    宋天竺寺传天台教观沙门遵式撰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一卷。第一设坛场供养,第二示方法,第三拣众清净,第四诵咒法,第五三业供养礼请陈意自为七:一供养、二奉请、三赞叹、四作法持咒、五礼拜、六忏悔、七行道旋绕。第六释疑。第七诫劝檀越。

    25次阅读
  123.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2卷)

    第1583部
    宋霅溪沙门仁岳撰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一卷。

    2次阅读

    第1583部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2卷)

    宋霅溪沙门仁岳撰

    《释迦如来涅槃礼赞文》一卷。

    2次阅读
  124. 景德传灯录(30卷)

    第1584部
    宋沙门道原纂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僧道原披奕世祖图,采诸方语录。次序源派,错综词句,由七佛而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上进,真宗御览,命翰林学士杨亿等,刋削裁定,周岁成书,永布寰海。

    464次阅读

    第1584部 景德传灯录(30卷)

    宋沙门道原纂

    《景德传灯录》三十卷。僧道原披奕世祖图,采诸方语录。次序源派,错综词句,由七佛而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上进,真宗御览,命翰林学士杨亿等,刋削裁定,周岁成书,永布寰海。

    464次阅读
  125. 明觉禅师语录(7卷)

    第1585部
    参学小师帷盖竺编

    《明觉禅师语录》六卷。上堂,举古,勘辨,拈古,偈颂,赞等。

    46次阅读

    第1585部 明觉禅师语录(7卷)

    参学小师帷盖竺编

    《明觉禅师语录》六卷。上堂,举古,勘辨,拈古,偈颂,赞等。

    46次阅读
  126. 禅林宝训(4卷)

    第1586部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

    《禅林宝训》四卷。凡三百篇,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

    44次阅读

    第1586部 禅林宝训(4卷)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

    《禅林宝训》四卷。凡三百篇,大概使学者削势利人我,趋道德仁义。

    44次阅读
  127. 首楞严经义海(31卷)

    第1587部
    中天竺沙门般刺蜜谛译经 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唐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唐罗浮沙门怀迪证译 宋江吴长水沙门子𤪽集义䟽注经并科 宋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 宋吴兴沙门仁岳集解宋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

    《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77次阅读

    第1587部 首楞严经义海(31卷)

    中天竺沙门般刺蜜谛译经 乌长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唐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 唐罗浮沙门怀迪证译 宋江吴长水沙门子𤪽集义䟽注经并科 宋泐潭沙门晓月标指要义 宋吴兴沙门仁岳集解宋福唐沙门咸辉排经入注

    《首楞严经义海》三十卷。十门分别: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77次阅读
  128. 传法正宗记(12卷)

    第1588部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传法正宗记》八卷。前有上皇帝书,及许收入藏中书,札子,并题跋等,始祖释迦如来表一卷。迦叶至六祖传,共五卷。正宗分家列传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共一卷。定祖图一卷。

    1次阅读

    第1588部 传法正宗记(12卷)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编修

    《传法正宗记》八卷。前有上皇帝书,及许收入藏中书,札子,并题跋等,始祖释迦如来表一卷。迦叶至六祖传,共五卷。正宗分家列传一千三百零四人,共二卷。旁出略传二百五人,宗证略传十一,共一卷。定祖图一卷。

    1次阅读
  129. 传法正宗论(2卷)

    第1589部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著

    《传法正宗论》二卷。共有四篇,广明达磨大师,的有师承,以破唐沙门神机之妄讥毁,兼破付法藏因缘传。

    0次阅读

    第1589部 传法正宗论(2卷)

    宋藤州东山沙门释契嵩著

    《传法正宗论》二卷。共有四篇,广明达磨大师,的有师承,以破唐沙门神机之妄讥毁,兼破付法藏因缘传。

    0次阅读
  130. 万善同归集(7卷)

    第1590部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述

    《万善同归集》六卷。明众善所归,皆宗实相。

    72次阅读

    第1590部 万善同归集(7卷)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述

    《万善同归集》六卷。明众善所归,皆宗实相。

    72次阅读
  131. 智觉禅师定慧相资歌(1卷)

    第1591部

    《智觉禅师定慧相资歌》一卷。歌云:劝诸子,勿虚𣓪,光阴如箭如流水,散乱全因缺定门,愚盲秪为亏真智。真实言,须入耳,千经万论同标记,定慧全功不暂忘,一念顿归真觉地。定须习,慧须闻,勿使灵台一㸃昏,合抱之树生毫末,积渐之功成宝尊。猕猴学定生天界,女子𦆵思入道门。自利利他因果备,𠰥除定慧莫能论。

    13次阅读

    第1591部 智觉禅师定慧相资歌(1卷)

    《智觉禅师定慧相资歌》一卷。歌云:劝诸子,勿虚𣓪,光阴如箭如流水,散乱全因缺定门,愚盲秪为亏真智。真实言,须入耳,千经万论同标记,定慧全功不暂忘,一念顿归真觉地。定须习,慧须闻,勿使灵台一㸃昏,合抱之树生毫末,积渐之功成宝尊。猕猴学定生天界,女子𦆵思入道门。自利利他因果备,𠰥除定慧莫能论。

    13次阅读
  132. 警世(1卷)

    第1592部

    《警世》一卷。

    8次阅读

    第1592部 警世(1卷)

    《警世》一卷。

    8次阅读
  133. 永明心赋注(4卷)

    第1593部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述

    《永明心赋注》四卷。

    2次阅读

    第1593部 永明心赋注(4卷)

    妙圆正修智觉永明寿禅师述

    《永明心赋注》四卷。

    2次阅读
  134. 密咒圆因往生集(3卷)

    第1594部
    甘泉师子峰诱生寺出家承旨沙门智广编集 北五台山大清凉寺出家提㸃沙门慧真编集 兰山崇法禅师沙门金刚幢译定

    《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集诸经神咒三十三段,华梵并书。

    25次阅读

    第1594部 密咒圆因往生集(3卷)

    甘泉师子峰诱生寺出家承旨沙门智广编集 北五台山大清凉寺出家提㸃沙门慧真编集 兰山崇法禅师沙门金刚幢译定

    《密咒圆因往生集》一卷。集诸经神咒三十三段,华梵并书。

    25次阅读
  135. 宗镜录(105卷)

    第1595部
    宋慧日永明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一百卷。《御制重刋宗镜录序》云:若夫《宗镜录》者,“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所录百卷,括尽三乘,实乃宝藏圆诠、如来心印,住宗师自在之位,棹佛母智度之航。共坐净名方丈之中,同登弥勒毗卢之阁。义味周足,中边妙融。直截深通,精微该括。圆摄不内外微尘法界,深入无自性真实惟心。算明大涅槃海里万万波纹,尽从无所得胸中一一流出。卷中无句,句中无字。但现赫赫光明日轮,从表彻里,从里彻空。遍界翏翏,清净宝月,如摩尼珠,𢌞光返照,而明暗色空,重重交映;如狮筋弦,响绝群音,而山林草木,处处应空。色在珠边,而无色宝珠,不离赤白青黄之内;声流弦外,而无声妙弦,即在宫商角征之中。不一不多,非纯非杂,绝思绝议,难赞难名。能使夺弄精魂者,𠁊然自疑;足令学识依通者,迷而知返。既悟必读,方踏末后一关;未了先观,亦识正宗的旨。五乘道果,来朝𠁼字宝王;十法界因,并仰群生慈父。听不闻而睹莫见,曰虚空之虚空;迷不减而悟不增,乃平等之平等。信乎尊胜无上,实为宗教俱二。人果能妙达斯宗,必不言打破此镜。世传禅师诞降,实惟慈氏下生。朕谓不必慈氏再来,现同慈氏本。说特为重刻,用广其传,布在今兹,尽未来际,𠈷学者知宗教律之共贯,入闻思修之三摩,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出生普贤愿海,幻住梦存;常游圆觉道场,随缘无碍,直向今生了却。何妨历劫修持,圆无为之行,结空花之果,四生同沐,三有均沾。将禅师之法施,益以无边;而朕之期愿,益为少慰矣。

    1877次阅读

    第1595部 宗镜录(105卷)

    宋慧日永明妙圆正修智觉禅师延寿集

    《宗镜录》一百卷。《御制重刋宗镜录序》云:若夫《宗镜录》者,“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所录百卷,括尽三乘,实乃宝藏圆诠、如来心印,住宗师自在之位,棹佛母智度之航。共坐净名方丈之中,同登弥勒毗卢之阁。义味周足,中边妙融。直截深通,精微该括。圆摄不内外微尘法界,深入无自性真实惟心。算明大涅槃海里万万波纹,尽从无所得胸中一一流出。卷中无句,句中无字。但现赫赫光明日轮,从表彻里,从里彻空。遍界翏翏,清净宝月,如摩尼珠,𢌞光返照,而明暗色空,重重交映;如狮筋弦,响绝群音,而山林草木,处处应空。色在珠边,而无色宝珠,不离赤白青黄之内;声流弦外,而无声妙弦,即在宫商角征之中。不一不多,非纯非杂,绝思绝议,难赞难名。能使夺弄精魂者,𠁊然自疑;足令学识依通者,迷而知返。既悟必读,方踏末后一关;未了先观,亦识正宗的旨。五乘道果,来朝𠁼字宝王;十法界因,并仰群生慈父。听不闻而睹莫见,曰虚空之虚空;迷不减而悟不增,乃平等之平等。信乎尊胜无上,实为宗教俱二。人果能妙达斯宗,必不言打破此镜。世传禅师诞降,实惟慈氏下生。朕谓不必慈氏再来,现同慈氏本。说特为重刻,用广其传,布在今兹,尽未来际,𠈷学者知宗教律之共贯,入闻思修之三摩,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出生普贤愿海,幻住梦存;常游圆觉道场,随缘无碍,直向今生了却。何妨历劫修持,圆无为之行,结空花之果,四生同沐,三有均沾。将禅师之法施,益以无边;而朕之期愿,益为少慰矣。

    1877次阅读
  136.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13卷)

    第1596部
    秣陵远庵吴自弘校天界比丘性湛阅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十卷。序云: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超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银山鐡壁,孰敢钻研?蚊咬鐡牛,难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粤有佛果老人,住碧岩日,学者迷而请益,老人愍以垂慈,剔抉渊源,剖析底理,当阳直指,岂立见知?百则公案,从头一串穿来;一队老汉,次第总将按过。须知赵璧本无瑕颣,相如谩诳秦王;至道实乎无言,宗师垂慈救弊;傥如是见,方知彻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灭佛种族。普照幸𧡿师席,得闻未闻,道友集成简编,鄙拙叙其本末。

    155次阅读

    第1596部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13卷)

    秣陵远庵吴自弘校天界比丘性湛阅

    《佛果圜悟禅师碧岩集》十卷。序云:至圣命脉,列祖大机,换骨灵方,颐神妙术,其惟雪窦禅师,具超宗超格正眼,提掇正令,不露风规,秉烹佛煅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银山鐡壁,孰敢钻研?蚊咬鐡牛,难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粤有佛果老人,住碧岩日,学者迷而请益,老人愍以垂慈,剔抉渊源,剖析底理,当阳直指,岂立见知?百则公案,从头一串穿来;一队老汉,次第总将按过。须知赵璧本无瑕颣,相如谩诳秦王;至道实乎无言,宗师垂慈救弊;傥如是见,方知彻底老婆;其或泥句沈言,未免灭佛种族。普照幸𧡿师席,得闻未闻,道友集成简编,鄙拙叙其本末。

    155次阅读
  137.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18卷)

    第1597部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十七卷。上堂语六卷。开示法语三卷。小参示众四卷。颂古一卷。拈古三卷。偈、颂、赞,一卷。

    412次阅读

    第1597部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18卷)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十七卷。上堂语六卷。开示法语三卷。小参示众四卷。颂古一卷。拈古三卷。偈、颂、赞,一卷。

    412次阅读
  138. 辅教编(3卷)

    第1598部
    宋藤州镡津东山沙门释契嵩撰

    《辅教编》三卷。

    5次阅读

    第1598部 辅教编(3卷)

    宋藤州镡津东山沙门释契嵩撰

    《辅教编》三卷。

    5次阅读
  139. 翻译名义集(22卷)

    第1599部
    宋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翻译名义集》二十卷。十种通号第一,诸佛别名第二,乃至寺塔坛幢第六十四,并举梵名,而释其义。

    71次阅读

    第1599部 翻译名义集(22卷)

    宋姑苏景德寺普润大师法云编

    《翻译名义集》二十卷。十种通号第一,诸佛别名第二,乃至寺塔坛幢第六十四,并举梵名,而释其义。

    71次阅读
  140. 大乘起信论疏(5卷)

    第1600部
    西太𠩤寺沙门法藏 述

    《大乘起信论疏》四卷。将解此《论》,文分二章:初、悬叙义门六:一、辨教起因缘。二、约诸蔵𠩄摄。三、显教义分齐。四、明教𠩄被机。五、䏻诠教体。六、所诠宗趣。

    111次阅读

    第1600部 大乘起信论疏(5卷)

    西太𠩤寺沙门法藏 述

    《大乘起信论疏》四卷。将解此《论》,文分二章:初、悬叙义门六:一、辨教起因缘。二、约诸蔵𠩄摄。三、显教义分齐。四、明教𠩄被机。五、䏻诠教体。六、所诠宗趣。

    111次阅读
  141. 起信论疏笔削记(16卷)

    第1601部
    沙门子璇录

    《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

    71次阅读

    第1601部 起信论疏笔削记(16卷)

    沙门子璇录

    《起信论疏笔削记》十五卷。

    71次阅读
  142. 五灯会元(61卷)

    第1602部
    宋沙门大川济纂

    《五灯会元》五十七卷。

    1220次阅读

    第1602部 五灯会元(61卷)

    宋沙门大川济纂

    《五灯会元》五十七卷。

    1220次阅读
  143. 护法论(4卷)

    第1603部
    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

    《护法论》一卷。广破欧阳修谤佛邪说,申明佛理。后附李长者昭化院记,及徐师川跋,郑德舆后序。

    33次阅读

    第1603部 护法论(4卷)

    宋丞相无尽居士张商英述

    《护法论》一卷。广破欧阳修谤佛邪说,申明佛理。后附李长者昭化院记,及徐师川跋,郑德舆后序。

    33次阅读
  144.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2卷)

    第1604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宋晋水沙门净源节要明云栖沙门袾宏补注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4次阅读

    第1604部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2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宋晋水沙门净源节要明云栖沙门袾宏补注

    《佛遗教经论疏节要》一卷。

    4次阅读
  145. 天台传佛心印记(1卷)

    第1605部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深明性具圆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同余宗缘理断九。

    19次阅读

    第1605部 天台传佛心印记(1卷)

    元传天台宗教兴教大师虎溪沙门怀则述

    《天台传佛心印记》一卷。深明性具圆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同余宗缘理断九。

    19次阅读
  146. 庐山莲宗宝鉴(11卷)

    第1606部
    庐山东林禅寺莲宗善法祖堂劝修净业(臣)僧普度谨自编集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愿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诀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报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论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众念佛警语,晓山劝修净业箴。

    72次阅读

    第1606部 庐山莲宗宝鉴(11卷)

    庐山东林禅寺莲宗善法祖堂劝修净业(臣)僧普度谨自编集

    《庐山莲宗宝鉴》十卷。念佛正因第一,凡十四章。念佛正教第二,凡十九章。念佛正宗第三,凡八章。念佛正派第四,凡二十二章。念佛正信第五,凡六章。念佛正行第六,凡十四章。念佛正愿第七,凡七章。念佛往生正诀第八,凡十二章。念佛正报第九,凡五章。念佛正论第十,凡二十五章。附楚山示众念佛警语,晓山劝修净业箴。

    72次阅读
  147. 肇论新疏(10卷)

    第1607部
    五台大万圣佑国寺开山住持释源 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

    《肇论新疏》十卷。

    12次阅读

    第1607部 肇论新疏(10卷)

    五台大万圣佑国寺开山住持释源 大白马寺宗主赠邽国公海印开法大师长讲沙门文才述

    《肇论新疏》十卷。

    12次阅读
  148.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12卷)

    第1608部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十卷。序云:法宝标目》者,清源居士王古所志也。公读经该贯,演义深玄;举教网而目张,覧智镜而神会。故兹集要,略尽教条,溥为来机豁开宝藏。流传既久,贝笈未收眼目所存,诚为欠事。即有前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管主八续,集秘密经文,刋圆藏典;谓此《标目》,该括详明,谨录藏中,随凾披阅。𠈷已通教理者,睹智灯而合照心之解;未阅圣言者,掬法流而澡惑业之垢。一覧之余,全藏义海暸,然於心目之间矣。善哉!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证而极於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了最上之真空,传法王之心印。灯灯聮辉,展转分照,廓法界之疆域,入普贤之愿海,则效报於皇恩佛恩可知矣!若夫弃经废律,岁月耽翫,受圣门之利养,甘面墙之䝉塞,斯文也亦可为惩劝之一端云耳。

    17次阅读

    第1608部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12卷)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十卷。序云:法宝标目》者,清源居士王古所志也。公读经该贯,演义深玄;举教网而目张,覧智镜而神会。故兹集要,略尽教条,溥为来机豁开宝藏。流传既久,贝笈未收眼目所存,诚为欠事。即有前松江府僧录广福大师,管主八续,集秘密经文,刋圆藏典;谓此《标目》,该括详明,谨录藏中,随凾披阅。𠈷已通教理者,睹智灯而合照心之解;未阅圣言者,掬法流而澡惑业之垢。一覧之余,全藏义海暸,然於心目之间矣。善哉!信而解,解而行,行而证。证而极於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了最上之真空,传法王之心印。灯灯聮辉,展转分照,廓法界之疆域,入普贤之愿海,则效报於皇恩佛恩可知矣!若夫弃经废律,岁月耽翫,受圣门之利养,甘面墙之䝉塞,斯文也亦可为惩劝之一端云耳。

    17次阅读
  149. 妙法莲华经要解(23卷)

    第1609部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𤨔解

    《妙法莲华经要解》加科,共二十卷。科此经二十八品,序分一品。正宗分十九品。流通分八品。

    225次阅读

    第1609部 妙法莲华经要解(23卷)

    温陵开元莲寺比丘戒𤨔解

    《妙法莲华经要解》加科,共二十卷。科此经二十八品,序分一品。正宗分十九品。流通分八品。

    225次阅读
  150.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21卷)

    第1610部
    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惟则㑹觧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二十卷。师子林沙门惟则,集九家解,并为补注。一兴福悫,二资中沇,三真际节,四檇李敏,五长水璇,六孤山圆,七吴兴岳,八泐潭月,九温陵环。

    73次阅读

    第1610部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21卷)

    天竺沙门般刺密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议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融笔受 师子林沙门惟则㑹觧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二十卷。师子林沙门惟则,集九家解,并为补注。一兴福悫,二资中沇,三真际节,四檇李敏,五长水璇,六孤山圆,七吴兴岳,八泐潭月,九温陵环。

    73次阅读
  151.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8卷)

    第1611部
    嗣法门人法琳编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四卷。语录、法语、偈颂赞、题䟦、塔铭。

    9次阅读

    第1611部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8卷)

    嗣法门人法琳编

    《慧文正辩佛日普照元叟端禅师语录》四卷。语录、法语、偈颂赞、题䟦、塔铭。

    9次阅读
  152.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19卷)

    第1612部
    小师比丘祖光编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十六卷。语录、代别、秉拂小参、举古、颂古、佛祖偈赞、法语、偈颂、杂著、水陆升座、行状、塔铭。

    226次阅读

    第1612部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19卷)

    小师比丘祖光编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十六卷。语录、代别、秉拂小参、举古、颂古、佛祖偈赞、法语、偈颂、杂著、水陆升座、行状、塔铭。

    226次阅读
  153. 佛祖历代通载(36卷)

    第1613部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𠅘念常集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目录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论,一卷,从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载盘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间一切三教事迹,分为三十六卷。

    798次阅读

    第1613部 佛祖历代通载(36卷)

    嘉兴路大中祥符禅寺住持华𠅘念常集

    《佛祖历代通载》三十六卷。目录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论,一卷,从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载盘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间一切三教事迹,分为三十六卷。

    798次阅读
  154. 勑修百丈清规(10卷)

    第1614部
    大智寿圣禅寺住持(臣)僧德辉奉𠡠重编 大龙翔集庆寺住持(臣)僧大訢奉勑校正

    《勑修百丈清规》八卷。分为九章,大抵多是世谛流布,不唯非佛世芳规,亦且非古百丈风格矣。

    13次阅读

    第1614部 勑修百丈清规(10卷)

    大智寿圣禅寺住持(臣)僧德辉奉𠡠重编 大龙翔集庆寺住持(臣)僧大訢奉勑校正

    《勑修百丈清规》八卷。分为九章,大抵多是世谛流布,不唯非佛世芳规,亦且非古百丈风格矣。

    13次阅读
  155. 辩伪录(8卷)

    第1615部
    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勑实录撰

    《辩伪录》六卷。妄立天尊伪第一,乃至偷佛神化伪第十四,并后记(共二卷)。当时侵夺僧寺,及辨论敕复事实(二卷)。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下火文。如意答石介怪记。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8次阅读

    第1615部 辩伪录(8卷)

    元道者山云峰禅寺沙门祥迈奉勑实录撰

    《辩伪录》六卷。妄立天尊伪第一,乃至偷佛神化伪第十四,并后记(共二卷)。当时侵夺僧寺,及辨论敕复事实(二卷)。圣旨焚毁诸路伪道藏经之碑。下火文。如意答石介怪记。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8次阅读
  156. 大元至元法宝勘同总录(11卷)

    第1616部
    元讲经律论沙门庆吉祥等奉诏集

    《大元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初总标年代,括人代之宏纲,自汉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历朝二十二代,译师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别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三略明乘藏,显古录之梯航,开元录所纪,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贞元录所纪,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录所纪,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佑录所纪,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录,及拾遗编,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初契经藏,分菩萨、声闻,菩萨藏中,又分显密,显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两藏;二调伏藏,亦分菩萨,声闻;三对法藏,亦分菩萨,声闻,於中先出梵语经题,次出此间经题,后出译人及品数。

    13次阅读

    第1616部 大元至元法宝勘同总录(11卷)

    元讲经律论沙门庆吉祥等奉诏集

    《大元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十卷。初总标年代,括人代之宏纲,自汉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历朝二十二代,译师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别约岁时,分记录之殊异。三略明乘藏,显古录之梯航,开元录所纪,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贞元录所纪,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录所纪,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佑录所纪,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录,及拾遗编,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广列名题,彰今目之伦序。初契经藏,分菩萨、声闻,菩萨藏中,又分显密,显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两藏;二调伏藏,亦分菩萨,声闻;三对法藏,亦分菩萨,声闻,於中先出梵语经题,次出此间经题,后出译人及品数。

    13次阅读
  157.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11卷)

    第1617部
    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四卷。序云:其有契於佛之心乎!且此经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而该乎真妄、修性、圣凡、因果,皆不外乎一心。能究此心者,则畏恶而迁善,舍妄而归真,得至自觉正智之地;不能究此心者,则纵情肆欲,流而忘返,至于失其忠孝,败俗乱常,甘蹈刑辟,如履水火。此吾佛所以兴大悲心而拔济之。亦犹帝王之仁,育𥠖庶若保赤子者也。

    141次阅读

    第1617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11卷)

    宋求那跋多罗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四卷。序云:其有契於佛之心乎!且此经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而该乎真妄、修性、圣凡、因果,皆不外乎一心。能究此心者,则畏恶而迁善,舍妄而归真,得至自觉正智之地;不能究此心者,则纵情肆欲,流而忘返,至于失其忠孝,败俗乱常,甘蹈刑辟,如履水火。此吾佛所以兴大悲心而拔济之。亦犹帝王之仁,育𥠖庶若保赤子者也。

    141次阅读
  158.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2卷)

    第1618部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前有洪武御制序。

    3次阅读

    第1618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2卷)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一卷。前有洪武御制序。

    3次阅读
  15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1卷)

    第1619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3次阅读

    第1619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1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僧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僧如𤣱奉诏同注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解》一卷。

    3次阅读
  160.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6卷)

    第1620部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一卷。

    11次阅读

    第1620部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6卷)

    《大明仁孝皇后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一卷。

    11次阅读
  161. 大明三藏法数(40卷)

    第1621部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勑集注

    《大明三藏法数》加总目,凡四十卷。始从一数,终至八万四千,各列名,略引释之。

    608次阅读

    第1621部 大明三藏法数(40卷)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勑集注

    《大明三藏法数》加总目,凡四十卷。始从一数,终至八万四千,各列名,略引释之。

    608次阅读
  162.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22卷)

    第1622部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二十一卷。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称歌曲。

    105次阅读

    第1622部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22卷)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二十一卷。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称歌曲。

    105次阅读
  163.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赞文(1卷)

    第1623部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赞文》一卷。十篇。

    10次阅读

    第1623部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赞文(1卷)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制序赞文》一卷。十篇。

    10次阅读
  164. 神僧传(11卷)

    第1624部

    《神僧传》九卷。始自汉摩腾,终元胆巴,凡二百八人。

    54次阅读

    第1624部 神僧传(11卷)

    《神僧传》九卷。始自汉摩腾,终元胆巴,凡二百八人。

    54次阅读
  165. 缁门警训(12卷)

    第1625部

    《缁门警训》十卷。始自沩山警策,终於梁皇舍道事佛诏,凡二百余首。

    134次阅读

    第1625部 缁门警训(12卷)

    《缁门警训》十卷。始自沩山警策,终於梁皇舍道事佛诏,凡二百余首。

    134次阅读
  166.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1卷)

    第1626部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直指心性本来同佛,既悟心已,或习轻,则用自性定慧门,或习重,则用随相对治门,皆与先修后悟者不同。

    26次阅读

    第1626部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1卷)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一卷。直指心性本来同佛,既悟心已,或习轻,则用自性定慧门,或习重,则用随相对治门,皆与先修后悟者不同。

    26次阅读
  167. 真心直说(8卷)

    第1627部

    《真心直说》一卷。凡十五章,明正信,异名,妙体,妙用,乃至所往以释疑问。后附诫初心学人文,又附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蒙山示众。蒙堂跋。

    147次阅读

    第1627部 真心直说(8卷)

    《真心直说》一卷。凡十五章,明正信,异名,妙体,妙用,乃至所往以释疑问。后附诫初心学人文,又附皖山正凝禅师示蒙山法语。东山崇藏主送子行脚法语。蒙山示众。蒙堂跋。

    147次阅读
  168. 八识规矩补注(3卷)

    第1628部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32次阅读

    第1628部 八识规矩补注(3卷)

    《八识规矩补注》二卷。

    32次阅读
  169. 大乘百法明门论(3卷)

    第1629部
    唐三蔵法师玄奘奉诏译 增修慈恩法师注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12次阅读

    第1629部 大乘百法明门论(3卷)

    唐三蔵法师玄奘奉诏译 增修慈恩法师注解

    《大乘百法明门论》一卷。

    12次阅读
  170. 八十八祖传赞(15卷)

    第1630部
    明匡庐憨山释 德清述秀水寓公高承埏补

    《八十八祖传赞》五卷。

    40次阅读

    第1630部 八十八祖传赞(15卷)

    明匡庐憨山释 德清述秀水寓公高承埏补

    《八十八祖传赞》五卷。

    40次阅读
  171.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44卷)

    第1631部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四十卷。

    305次阅读

    第1631部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44卷)

    明京都西湖沙门交光真鉴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四十卷。

    305次阅读
  172.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11卷)

    第1632部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十卷。

    13次阅读

    第1632部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11卷)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述

    《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十卷。

    13次阅读
  173. 紫柏尊者全集(33卷)

    第1633部
    明憨山德清阅

    《紫柏尊者全集》三十卷。

    39次阅读

    第1633部 紫柏尊者全集(33卷)

    明憨山德清阅

    《紫柏尊者全集》三十卷。

    39次阅读
  174. 憨山大师梦游全集(69卷)

    第1634部
    侍者福善日录门人通炯编辑

    《憨山大师梦游全集》五十五卷。

    781次阅读

    第1634部 憨山大师梦游全集(69卷)

    侍者福善日录门人通炯编辑

    《憨山大师梦游全集》五十五卷。

    781次阅读
  175. 性相通说(3卷)

    第1635部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明憨山沙门德清述

    《性相通说》二卷。序云:佛称三界医王,所说一大藏经,如世之医方,至於相宗文字,如医家之脉诀。世之医者,舍脉而不知病症之微细,则妄施方药,虽金丹适令人死。故学佛而独以参禅为向上,不究性相之原,如医不问病症,而槩施以金丹,未有不瞑眩发狂者。此今禅门之大谬也!若习教而不知参禅,如说方而不识药。亦有知药而不知病者,参禅而不知教。是犹重金丹而弃方脉,莫不夭折慧命、丧法身。此可为法门之大忧也!西域佛灭六百年中,性相相攻,破坏正法,故马鸣大士作《起信论》以一之。达磨东来,禅教相非亦甚。圭峰禅师一之未能;永明大师集一大藏为《宗镜录》,以会归一心为二宗之极则,学者槩束之高阁。且相宗之不明也,久矣!

    3次阅读

    第1635部 性相通说(3卷)

    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明憨山沙门德清述

    《性相通说》二卷。序云:佛称三界医王,所说一大藏经,如世之医方,至於相宗文字,如医家之脉诀。世之医者,舍脉而不知病症之微细,则妄施方药,虽金丹适令人死。故学佛而独以参禅为向上,不究性相之原,如医不问病症,而槩施以金丹,未有不瞑眩发狂者。此今禅门之大谬也!若习教而不知参禅,如说方而不识药。亦有知药而不知病者,参禅而不知教。是犹重金丹而弃方脉,莫不夭折慧命、丧法身。此可为法门之大忧也!西域佛灭六百年中,性相相攻,破坏正法,故马鸣大士作《起信论》以一之。达磨东来,禅教相非亦甚。圭峰禅师一之未能;永明大师集一大藏为《宗镜录》,以会归一心为二宗之极则,学者槩束之高阁。且相宗之不明也,久矣!

    3次阅读
  176. 庄子内篇注(5卷)

    第1636部
    明匡卢逸叟憨山释德清注

    《庄子内篇注》四卷。

    53次阅读

    第1636部 庄子内篇注(5卷)

    明匡卢逸叟憨山释德清注

    《庄子内篇注》四卷。

    53次阅读
  177.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14卷)

    第1637部
    门人圆悟圆修等编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十卷。

    182次阅读

    第1637部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14卷)

    门人圆悟圆修等编

    《龙池幻有禅师语录》十卷。

    182次阅读
  178. 雪峤禅师语录(15卷)

    第1638部
    参学门人弘歇等编

    《雪峤禅师语录》十卷。

    183次阅读

    第1638部 雪峤禅师语录(15卷)

    参学门人弘歇等编

    《雪峤禅师语录》十卷。

    183次阅读
  179. 天隐禅师语录(21卷)

    第1639部
    嗣法门人通琇编

    《天隐禅师语录》二十卷。

    11次阅读

    第1639部 天隐禅师语录(21卷)

    嗣法门人通琇编

    《天隐禅师语录》二十卷。

    11次阅读
  180. 密云禅师语录(13卷)

    第1640部
    天童弘法寺住持门人𢎞觉禅师(臣)道忞上进

    《密云禅师语录》十卷。

    130次阅读

    第1640部 密云禅师语录(13卷)

    天童弘法寺住持门人𢎞觉禅师(臣)道忞上进

    《密云禅师语录》十卷。

    130次阅读
  181.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9卷)

    第1641部
    嗣法门人行岳编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七卷。

    12次阅读

    第1641部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9卷)

    嗣法门人行岳编

    《大觉普济能仁玉琳琇国师语录》七卷。

    12次阅读
  182.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4卷)

    第1642部
    嗣法门人超德等编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三卷。

    10次阅读

    第1642部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4卷)

    嗣法门人超德等编

    《明道正觉䒢溪森禅师语录》三卷。

    10次阅读
  183. 天童弘觉忞禅师语录(31卷)

    第1643部
    嗣法门人显权等编

    《天童弘觉忞禅师语录》二十卷。

    208次阅读

    第1643部 天童弘觉忞禅师语录(31卷)

    嗣法门人显权等编

    《天童弘觉忞禅师语录》二十卷。

    208次阅读
  184. 佛说梵网经直解(12卷)

    第1644部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明广陵传戒后学杀门寂光直解

    《佛说梵网经直解》十卷。

    251次阅读

    第1644部 佛说梵网经直解(12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明广陵传戒后学杀门寂光直解

    《佛说梵网经直解》十卷。

    251次阅读
  185. 毗尼止持会集(22卷)

    第1645部
    清金陵宝华山弘律沙门读体集

    《毗尼止持会集》二十卷。

    240次阅读

    第1645部 毗尼止持会集(22卷)

    清金陵宝华山弘律沙门读体集

    《毗尼止持会集》二十卷。

    240次阅读
  186. 昙无德

    第1646部
    唐京兆崇义寺沙门道宣撰集 清金陵华山后学比丘读体续释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十卷。

    196次阅读

    第1646部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22卷)

    唐京兆崇义寺沙门道宣撰集 清金陵华山后学比丘读体续释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十卷。

    196次阅读
  187. 毗尼关要(21卷)

    第1647部
    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德基辑

    《毗尼关要》二十卷。

    75次阅读

    第1647部 毗尼关要(21卷)

    清金陵宝华山律学沙门德基辑

    《毗尼关要》二十卷。

    75次阅读
  188.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8卷)

    第1648部
    明古吴沙门智旭述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六卷。

    101次阅读

    第1648部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8卷)

    明古吴沙门智旭述

    《大乘止观法门释要》六卷。

    101次阅读
  189. 南岳山茨际禅师语录(6卷)

    第1649部
    门人达尊达谦等编次

    《南岳山茨际禅师语录》四卷。

    36次阅读

    第1649部 南岳山茨际禅师语录(6卷)

    门人达尊达谦等编次

    《南岳山茨际禅师语录》四卷。

    36次阅读
  190. 相宗八要直解(9卷)

    第1650部
    明古吴蕅益释智旭述

    《相宗八要直解》九卷。

    152次阅读

    第1650部 相宗八要直解(9卷)

    明古吴蕅益释智旭述

    《相宗八要直解》九卷。

    152次阅读
  191. 五百罗汉尊号(2卷)

    第1651部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嘉兴高道素斗光手录

    《五百罗汉尊号》一卷。

    20次阅读

    第1651部 五百罗汉尊号(2卷)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嘉兴高道素斗光手录

    《五百罗汉尊号》一卷。

    20次阅读
  192. 明觉聪禅师语录(20卷)

    第1652部
    嗣法门人寂空编

    《明觉聪禅师语录》二十卷。

    235次阅读

    第1652部 明觉聪禅师语录(20卷)

    嗣法门人寂空编

    《明觉聪禅师语录》二十卷。

    235次阅读
  193.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62卷)

    第1653部
    海印弟子蒙叟钱谦益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十一卷。

    79次阅读

    第1653部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62卷)

    海印弟子蒙叟钱谦益述

    《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蒙钞》十一卷。

    79次阅读
  194.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9卷)

    第1654部
    丹霞法孙今释重编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六卷。

    17次阅读

    第1654部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9卷)

    丹霞法孙今释重编

    《长庆宗宝独禅师语录》六卷。

    17次阅读
  195.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5卷)

    第1655部
    清浙水慈云灌顶沙门续法集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二卷。

    35次阅读

    第1655部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5卷)

    清浙水慈云灌顶沙门续法集

    《楞严经势至念佛圆通章疏钞》二卷。

    35次阅读
  196.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陁罗尼咒经略疏(4卷)

    第1656部
    清上天竺讲寺住持沙门续法述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陁罗尼咒经略疏》二卷。

    29次阅读

    第1656部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陁罗尼咒经略疏(4卷)

    清上天竺讲寺住持沙门续法述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陁罗尼咒经略疏》二卷。

    29次阅读
  197.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直解(4卷)

    第1657部
    清天台苾刍灵耀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直解》二卷。叙:东渐圣教,每多注疏,如《金刚》、《楞严》,动辄百十,而《药师》无解,何哉?古人意谓秦燔经而经存,汉穷经而经亡,牵於曲士蔓说耳。此经起尽只一,三法如日月在天,有目皆见,直捷显了,无事解释也。余既解矣,而云直者,不曲之谓也。曲引勉证,句贴字训,而正义反晦不直矣;泛扯成文,播弄讲口,而三德全𢇮不直矣。兹惟随经直示体宗用法,为众生之三因,即果人之三德,𠈷造修者可依之开解,可凭之起行,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而已,不敢曲注蔓解,以粖圣经者,亦解即无解,仰体古人无事解释之意也。

    5次阅读

    第1657部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直解(4卷)

    清天台苾刍灵耀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直解》二卷。叙:东渐圣教,每多注疏,如《金刚》、《楞严》,动辄百十,而《药师》无解,何哉?古人意谓秦燔经而经存,汉穷经而经亡,牵於曲士蔓说耳。此经起尽只一,三法如日月在天,有目皆见,直捷显了,无事解释也。余既解矣,而云直者,不曲之谓也。曲引勉证,句贴字训,而正义反晦不直矣;泛扯成文,播弄讲口,而三德全𢇮不直矣。兹惟随经直示体宗用法,为众生之三因,即果人之三德,𠈷造修者可依之开解,可凭之起行,如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而已,不敢曲注蔓解,以粖圣经者,亦解即无解,仰体古人无事解释之意也。

    5次阅读
  198. 兜率龟镜集(5卷)

    第1658部
    清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宏赞在犙辑

    《兜率龟镜集》三卷。

    33次阅读

    第1658部 兜率龟镜集(5卷)

    清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宏赞在犙辑

    《兜率龟镜集》三卷。

    33次阅读
  199.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3卷)

    第1659部
    唐天竺三藏法师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清粤东鼎湖山菩提心沙门宏赞会释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三卷。

    68次阅读

    第1659部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3卷)

    唐天竺三藏法师大广智不空奉诏译 清粤东鼎湖山菩提心沙门宏赞会释

    《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会释》三卷。

    68次阅读
  200. 沩山警策句释记(4卷)

    第1660部
    清粤东鼎湖山沙门释宏赞在犙注

    《沩山警策句释记》二卷。

    81次阅读

    第1660部 沩山警策句释记(4卷)

    清粤东鼎湖山沙门释宏赞在犙注

    《沩山警策句释记》二卷。

    81次阅读
  201. 佛说四十二章经疏钞(12卷)

    第1661部
    清浙水慈云灌顶沙门续法述

    《佛说四十二章经疏钞》九卷。

    144次阅读

    第1661部 佛说四十二章经疏钞(12卷)

    清浙水慈云灌顶沙门续法述

    《佛说四十二章经疏钞》九卷。

    144次阅读
  202.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2卷)

    第1662部
    清浙水崇寿沙门灌顶续法集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一卷。

    13次阅读

    第1662部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2卷)

    清浙水崇寿沙门灌顶续法集

    《佛说八大人觉经疏》一卷。

    13次阅读
  203.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41卷)

    第1663部
    清武林莲居绍觉大师音义 新伊大师合响 法嗣智素补遗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十卷。

    558次阅读

    第1663部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41卷)

    清武林莲居绍觉大师音义 新伊大师合响 法嗣智素补遗

    《成唯识论音响补遗》十卷。

    558次阅读
  204. 妙法莲华经授手(44卷)

    第1664部
    清楚衡云峰沙门智祥集

    《妙法莲华经授手》七卷。

    352次阅读

    第1664部 妙法莲华经授手(44卷)

    清楚衡云峰沙门智祥集

    《妙法莲华经授手》七卷。

    352次阅读
  205. 贤首五教仪(16卷)

    第1665部
    清浙水慈云沙门灌顶续法集录

    《贤首五教仪》六卷。引:天台、贤首,随宜示法;说天台、贤首法者,不自知也。后人起念便隔作两截,重天台失天台,重贤首失贤首矣!执相泥名,分河立帜,此末法大弊;通人宜无所拣择,轩轾於其间也!贤首宗阙“五教仪”,百亭法师为补缀成之。以毒攻毒,以楔出楔;且凭楮墨施平等,莫向睂端安是非。殆不独为贤首宗之功臣矣!东南义虎,略见一斑。为两宗左右袒者,即勿寓目焉可也!

    190次阅读

    第1665部 贤首五教仪(16卷)

    清浙水慈云沙门灌顶续法集录

    《贤首五教仪》六卷。引:天台、贤首,随宜示法;说天台、贤首法者,不自知也。后人起念便隔作两截,重天台失天台,重贤首失贤首矣!执相泥名,分河立帜,此末法大弊;通人宜无所拣择,轩轾於其间也!贤首宗阙“五教仪”,百亭法师为补缀成之。以毒攻毒,以楔出楔;且凭楮墨施平等,莫向睂端安是非。殆不独为贤首宗之功臣矣!东南义虎,略见一斑。为两宗左右袒者,即勿寓目焉可也!

    190次阅读
  206. 重订教乘法数(32卷)

    第1666部

    《重订教乘法数》三十卷。

    175次阅读

    第1666部 重订教乘法数(32卷)

    《重订教乘法数》三十卷。

    175次阅读
  207. 御选语录(59卷)

    第1667部

    《御选语录》四十卷。

    767次阅读

    第1667部 御选语录(59卷)

    《御选语录》四十卷。

    767次阅读
  208. 御录宗镜大纲(22卷)

    第1668部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

    318次阅读

    第1668部 御录宗镜大纲(22卷)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

    318次阅读
  209. 御录经海一滴(23)

    第1669部

    《御录经海一滴》二十卷。

    149次阅读

    第1669部 御录经海一滴(23)

    《御录经海一滴》二十卷。

    149次阅读